贛州經開區:作示范勇爭先 鋪展千億園區新畫卷

這一年,我們奔跑追夢,爭第一、創唯一,經濟增長刷新了紀錄﹔這一年,我們篤行不怠,扶企業、育集群,產業發展樹起了裡程碑……2021年,贛州經開區堅決貫徹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贛州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重要要求,勠力同心、同向而行,以熱血沸騰的狀態、決勝沖鋒的姿態,攻出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干出了熱氣騰騰的發展局面。
工業倍增升級強勢推進 工業脊梁“高高挺”
在贛州市同興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二一年營收突破100億元”的牌匾耀眼奪目。贛州市同興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小平多次提及,在贛州經開區的大力支持下,同興達三期項目開工二百多天便順利投產,為其成為全市首家營收過百億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是贛州經開區深入實施“十五百千”沖鋒計劃,全力支持培育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的真實寫照,更為全區全年工業營業收入實現1160億元,邁入“千億園區俱樂部”,提供了強大支撐。
2021年,贛州經開區把每月“企業服務日”、干部挂點聯系企業“三同”等活動串點成線,逐一破解企業難題,為企業紓困解難1013個,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需求419億元。深入開展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項目建設進展快,33個省大中型項目總投資、項目個數、年度投資完成率均排名全市第一。同時,將雙首位產業串珠成鏈,推動工業倍增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集聚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103家,電子信息產業已集聚相關企業206家,形成了“芯屏端網器”的中高端電子產業體系,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榮獲江西省2021年四星級產業集群。
同時,該區創新實施“四個一”招商機制,對世界500強、中國100強、行業領軍企業發起猛攻。2021年共簽約項目137個、簽約資金1314.38億元,為工業發展輸入源源不斷新動力。其中,總投資300億元的吉利贛州42GWh動力電池項目,為贛州市近年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
2022年1月26日,總投資101億元的富士康工業互聯智能制造項目也正式聯姻贛州經開區,是贛州市規模最大的現代高端智能制造企業項目,將在贛州經開區建設“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未來產業轉移新布局,為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深化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創新動能“年年增”
2021年,贛州經開區創新成立了“招商項目落地馬上辦”,有效消除了項目招引和項目落地之間的“中梗阻”和“時間差”﹔承接下放市級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110個,推動企業報建環節優化85%,材料精簡85%﹔成功開通贛粵高鐵“贛州經開區號”,設立“贛州經開區粵港澳大灣區招商服務中心”,舉辦“2021粵港澳大灣區(贛州經開區)產業招商推介會”,與惠州大亞灣經開區簽訂《結對共建合作備忘錄》,融灣成果豐碩……
一個個深化改革開放舉措為營商環境加碼助力,更加快了“融灣”步伐。
城市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賦能。贛州經開區著力實施科技“白菜心”工程,大力實施“預見獨角獸計劃”,新培育獨角獸(含種子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2家,總數3家,新培育瞪羚(含潛在瞪羚)企業6家,總數11家。推進科創平台創建,贛州市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獲評“2021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成果轉化基地”。年內引進和培育各領域高層次人才53名,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1名﹔引進行業急需緊缺人才215名,全區有各領域高層次人才856名,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發展動能“澎湃涌動”。
此外,正式開通9710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模式,建成RCEP東盟產業園,在全省率先開通贛州至東盟貨運直通車。贛州綜保區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20.3億元,同比增長280%,外向型經濟穩中向好。
城市能級加快提升
美麗經開“日日新”
沿著高架一路向西,楊梅渡公園展現出無限生態魅力,嘉福·萬達廣場樹立起城市新地標,電子信息產業園刮起工業新風。贛州經開區這座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城,城市業態更加蓬勃。
基礎設施“強筋壯骨”。著力推進全區“八縱十橫”主干路網建設,完成飛翔路等城市道路建設,打通思源路等“斷頭路”,城市交通“微循環”不斷暢通。安能物流、順豐創新產業園項目投入運營,部分民俗文化村等陸續對外開放,“城市之眼”嘉福萬達廣場實現封頂,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園區平台更加拓展。加快推進贛州新能源科技城、贛州現代電子科技城、贛州綜合保稅區三大產業平台提檔升級,加快一批“園中園”“特色園”建設,數字金融產業園、區塊鏈技術產業園、北部農旅產業園已全部開園運營。
城市吸引力大幅提升。全區PM2.5年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准,位居全省設區市建成區前三。高標推進綠色轉型,扎實開展環保督察整改,堅決守護了藍天綠水淨土。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幸福指數“節節攀”
量量血壓打打牌,鍛煉身體看看書,黃金嶺街道楊梅村好不熱鬧,這裡的老年人幸福感十足,“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個標簽從夢想照進了現實,也是贛州經開區聚力提升民生福祉和幸福指數的生動縮影。
民生保障更加健全。新(改、擴)建各類學校18個,增加學位1.1萬個,與江西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實現合作辦學﹔區人民醫院、贛州新能源科技城醫院、贛州仲易骨科醫院等醫院加快建設﹔區文化體育中心提前開工,新(改)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5個,教育、就醫等民生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扎實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牢牢兜住疫情防線。率先啟動暑期校內托管服務,學校課后服務開設率100%,“雙減”工作成效凸顯。
鄉村振興基礎不斷夯實。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鄉村振興項目59個,投入資金19.89億元,提升產業造血能力,打造鄉美產旺人勤的良好鄉村面貌。有3人、2集體獲評全國全省脫貧攻堅先進,2個案例入選全省100個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黨建質量穩步提高。唱響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品牌,郭大力故居順利完成提升改造並舉行揭牌儀式,11個區級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點全面完成驗收,“紅色經開”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巡視整改改出了發展新成效,全面完成返遷安置房建設整改任務,黨建引領力不斷增強。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2021年的贛州經開區,搭上贛深高鐵的騰飛之翼,加速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經濟發展步入高速增長期﹔2022年的贛州經開區,將認真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八大行動”,錨定“一極兩地四中心”建設目標,千億之上再出發,走好“營收突破兩千億、挺進全國三十強”的新長征,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為黨的二十大獻禮!(潘 萍 劉旭東 郭力夫/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