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風景獨好”續新篇

——看會昌縣如何打造“三地一城”

2022年02月28日08:1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風景獨好”會昌旅游的品質得到提升﹔湘青中大道、惠城路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車﹔九二氟鹽新材料產業基地熱電聯產項目正加緊建設……日前,記者探訪美麗會昌,感受其喜人變化、發展加速。

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闖出一條追趕跨越新路?該縣開展“解放思想、振興會昌”大調研大討論活動,通過廣泛深入討論、集中全縣智慧,提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解放思想、擔當實干、奮勇爭先,全力打造全國氟鹽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地、灣區海西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新時代風景獨好山水人文旅游城。一幅“風景獨好”新畫卷,正在會昌鋪展、延伸。

做強氟鹽產業

去年9月,總投資2.49億元的九二鹽業年產18萬噸雙氧水項目實現投料試產,從開工到竣工投產,僅用一年時間。

“項目的建成投產,得益於會昌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填補了園區耗氫產品空白。”江西九二鹽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凱介紹說。

為做大做強氟鹽新材料首位產業,該縣成立縣項目大會戰百日攻堅指揮部,建立工作專班,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如今,全縣上下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九二鹽業離子膜燒鹼等11個項目實現竣工,總投資12.82億元﹔220千伏變電站建設等8個項目正加速推進,總投資21.37億元。這些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涉及新能源等各個方面。

助力鄉村振興

由於地處深山,會昌白鵝鄉梓坑村村民曾經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勞作艱苦、收入微薄。

為改變當地落后面貌,會昌引進鄉賢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回鄉投資興業,在梓坑村投資建成一個以“教育、文化、旅游及關聯產業”為產業結構,“生態文明、宜居宜業、人才聚集、天人合一”為生產生活形態的和君小鎮。

“這裡離家很近,收入也不低。”原本長期在外務工的村民李琳在和君小鎮找到一份滿意工作,還與鄉親們一起搬入“梓坑家園”小洋房。

建在村裡的和君職業學院去年秋季順利開學,將為當地發展培養輸送人才。“通過‘和君+梓坑’的發展模式,梓坑村形成和君小鎮教育區、梓坑家園生活區、沿河生態產業區的格局,一個環境整潔優美、業態豐富多樣、村民安居樂業的梓坑新村已初步形成。”會昌縣白鵝鄉黨委書記吳紫萍欣喜地說。

梓坑蝶變正是會昌創新理念、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地的一個縮影。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產業振興為核心,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基礎,以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為依托,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加快鄉(鎮)域經濟發展。

眼下,獨好會昌富硒農業產業園·小密硒谷項目正在加速建設,通過富硒產業示范帶建設,以富硒產業為主體,打造集種植、加工、科研教育為一體的集成示范窗口,最終實現富硒循環農業、數字農業全覆蓋,推進三產融合﹔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等現代農業,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海西經濟區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的重要基地,為鄉村振興賦能。

打造旅游品牌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88年前,毛澤東同志在會昌揮筆寫下激情澎湃的名篇《清平樂·會昌》。為此,“風景這邊獨好”也就成了會昌一張閃亮的名片。

懷揣著閃亮名片,該縣依托丹山碧水風景,投入2.8億元,對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漢仙岩進行基礎設施提升,建設漢仙岩游客集散中心等項目,爭創漢仙岩國家旅游度假區。

為打造“風景獨好會昌”旅游品牌,該縣投資4.5億元,以毛澤東同志舊居和粵贛省委舊址群為核心元素,建成一個實體景點“風景獨好園”。各鄉鎮搶抓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機遇,精心布局,一個個鄉村旅游項目應運而生,其中,以花為媒帶動產業發展的小密花鄉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富有畬族鄉土文化氣息的洞頭被評為省旅游風情小鎮,修繕后的筠門嶺鎮羊角水堡,古朴雄渾,聲名鵲起。

此外,會昌實施水生態PPP項目,建成貢江公園等一批家門口公園﹔推進西北街改造、教育大道等一批民生項目,扮靚縣城、做強鄉鎮、建美鄉村,走出一條具有會昌特色的新型城鄉融合之路,新時代風景獨好山水人文旅游城的畫卷正在繪就。(劉兆春 記者 梁 健)

(責編:毛思遠、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