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石城縣深化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6月06日15:4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筆者在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敦睦堂古宗祠看到一面簽名牆,村民們簽名承諾“請客不收禮、節儉辦宴席”。

石城高度重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把深化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作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引領廣大干部群眾打造鄉風文明高地。隨著鄉村全面振興行動不斷深入推進,“請客不收禮、節儉辦宴席”已成為全縣的時尚新風和共識共為。

干部帶頭,因勢利導破舊俗

“以前誰家辦紅白事,半村人都得跟著張羅,愛面子、講排場,主客負擔都很重,日子在人情往來中捉襟見肘。”談起過去盛行的宴客之風,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賴氏宗祠管委會副主任賴世欽感觸頗深。千年古驛,客家石城,客家人骨子裡流淌著熱情好客的秉性。但是,在請客、隨禮上過於大手大腳,曾讓石城人在攀比中背負沉重的人情、經濟負擔,也讓一部分黨員干部陷入沉思。

上世紀90年代中,屏山鎮長溪村退休老黨員賴德水在舉辦70歲壽宴時,在請柬上特別寫下一句話:“來了就是心意,赴宴不必送禮。”一石激起千層浪。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移風易俗,黨員干部必須帶頭,這成為石城縣歷屆黨政領導班子的共識。在黨員干部的引導下,石城人“請客收禮”的習俗慢慢向“先收后退”到“不收不送”演變。“請客不收禮”逐漸成為石城人的新習慣、新風尚。風成於上、俗化於下,石城縣委、縣政府及時出台《關於領導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實行“兩報告一承諾”的規定》,以“請客不收禮”為突破口,通過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群眾響應,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改革。

“我們村‘請客不收禮’延續了20多年,黨員干部‘亮身份、踐承諾、作表率’已成常態。”長溪村黨支部書記賴小濱表示。

如今,“請客不收禮”已成為石城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石城縣堅持做好“請客不收禮”后續文章,在規范餐飲行業標准、倡導節儉辦宴席、整治高價彩禮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推動鄉風文明遍地開花。

聚焦難點,改革攻堅除陋習

“過去,農村喪葬陋習是‘禁忌’,說不得、不好說。請道士、吹喇叭、鳴炮仗……流程繁瑣花樣繁多,灰色利益鏈條滋生,攀比之風盛行。”石城縣民政局局長李瑋直言,如何破除喪葬陋習,曾是擺在干部群眾面前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

近年來,石城縣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進移風易俗的抓手,堅持在改革試點中總結經驗、復制推廣、形成風尚。2021年初,屏山鎮亨田村成為全縣首個推進“喪事簡辦”改革試點村。亨田村發動黨員干部示范引領,帶頭組建村級紅白理事會,倡導老黨員、老干部、新鄉賢加入移風易俗志願服務隊,提供免費喪葬服務,簡化、規范治喪流程……

“既減少了繁文縟節,又節省了家庭支出,大家一視同仁,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辦、炫富比闊、借機斂財、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的滋生。”談起村裡的新風氣新變化,亨田村紅白理事會會長黃小紅打開了話匣,“現在,群眾都自覺自願讓服務隊來處理喪葬事宜,我們也願意把這項利民實事做得更好。”

目前,石城縣組建村(居)紅白理事會156個,建設公益性墓區57個,“喪事簡辦”初見成效。

完善機制,立起標杆促長效

萬民鄉風,旦暮利之。近年來,石城縣把移風易俗納入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清單,先后出台《石城縣全面推進“鄉風文明行動”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的若干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建立領導干部辦宴報備、熱線電話監督舉報等制度,完善宣傳發動群眾、樹典型引領示范、部門參與協調推進等工作機制,對拒不接受指導,堅持大操大辦、收受高價禮金、厚葬薄養等不文明行為,予以曝光通報,著力推動移風易俗常態化、長效化,不斷促進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向好,形成良性循環。

城市社區開展“最美家庭”評選,鄉鎮以頒授“文明家庭”“流動紅旗”為抓手表彰“民星”人物,團縣委組建“青年之家”宣傳宣講移風易俗……石城縣多措並舉,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扎實推進移風易俗活動進城進鄉、入腦入心。

民風好、政風清、黨風正。隨著移風易俗深入推進,創建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村(居)成為石城縣各級黨政的努力目標,爭當“中國好人”“最美家庭”“最美鄉賢”成為干部群眾的共同追求。石城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石城民風朴實無華,人民真誠善良,我們唯有埋頭苦干創業績,清正廉潔作表率,方能不負時代重托、不負百姓期盼。”

精神沃土,厚植文明新風,有力提升著鄉村美的內涵。近年來,石城縣先后獲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小鬆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珠坑鄉、豐山鄉、長樂村被評為“江西省文明村鎮”,涌現了陳龍、廖學經、鄧寶雄等一批獲國家、省、市表彰的先進典型人物。(蕭森、鐘清蘭、鄭志平)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