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十年:公園升級惠民生

跳廣場舞、打羽毛球、滑旱冰……伴隨著夜幕降臨,南昌市灣裡管理局嶺秀湖廣場上燈光璀璨、人頭攢動,每一個律動的光影都洋溢著幸福的氣息,這是一個普通的夜晚,灣裡人如往常一樣奔赴他們的“奇妙夜游園”。
嶺秀湖廣場是灣裡城區的中心廣場,總面積超10萬平方米,擁有7萬余平方米的人工湖生態系統,東西南三面人行道環形分布,風箏節、太極文化養生節、主題晚會等許多大型節慶活動都在此舉辦。若不是土生土長的灣裡人,可能無法想象在公園建成以前,這裡居然是一個農房破舊、到處私搭亂建、環境破敗的城中村。近年來,灣裡先后進行了三輪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在基本消除城中村和棚戶區的同時,新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園,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灣裡的城市品位也越來越高。
時光退回到10年前,灣裡還隻有翠園這一個公園,居民缺少活動場地,健身休閑難覓去處。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灣裡啟動了第一輪舊城改造,許多犄角旮旯、衛生死角、街角零星空地都變成了“口袋公園”“郵票綠地”。這些公園雖然面積小,但景觀優美、植物豐富,游步道、座椅、娛樂設施、運動場所等因地制宜、隨形就勢,一個個小而精的公園猶如點點星光遍布灣裡,居民好比住在公園間。舊城改造也為大型公園建造騰出了廣闊空間,經過幾年的建造,目前已有月亮灣山體公園、鳳鳴湖公園、九龍溪生態休閑公園等10多個綜合性公園在灣裡各個區域破土而出、串珠成鏈,形成了風光旖旎的景觀帶。現在和家人出門游玩,隨便選擇一個前進方向,都有公園在靜待。
灣裡公園的變化,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有內涵上的提升。天河礦坑公園的原址是一個廢棄的採石場,鋪設京九鐵路的石頭就從這裡運出,是灣裡工業強區歷史的見証地。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裡早已不是當年熱火朝天的生產模樣,隻留下了光禿禿的破碎山體。這兩年,經過石場復綠、環境美化及觀景平台打造后,也實現了從礦坑到公園的蝶變。再去觀景,總能被這裡的工業文明風尚深深吸引。
公園也日益成為灣裡休閑旅游的標志性景點。2021年10月,磨盤山森林公園樂道全線貫通。這條樂道的建設以樂祖伶倫創作十二音律為靈感,建設了黃鐘花谷、山林應鐘、姑洗林泉等“樂道十二境”,全長10.59公裡的鋼架空棧道上音樂文化與自然人文相融,步入其中,猶如漫步雲端聽森林歌會,還有智能AI技術能識別和計算每個人的跑步速度並形成排行榜,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游玩,已成為南昌新晉網紅打卡點。每到節假日,公園旁的公益車位和停車場都停滿了攜家帶口的車輛,草地上帳篷林立,天空中風箏飄蕩,樂道上人來人往,不僅給灣裡帶來了人氣,更帶動了農家樂和民宿產業的發展。看著越來越好的灣裡,自小在灣裡長大的我,覺得很是自豪。
城市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完善公園等生活配套基礎設施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灣裡域內的公園持續提質升級,從“一園獨秀”到“全域風景”,從“灣裡中的公園”到“公園中的灣裡”,折射出近年來我國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在釋放出強勁力量,灣裡人民幸福生活的成色必將越來越足。(陳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