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高質量 闖出新路徑
——南昌加速推進“4+4+X”產業體系發展紀實

10月25日,在位於青山湖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江西兆馳光電有限公司內,員工正在固晶車間流水線上加緊生產。 記者 康春華攝
再過不久,2022世界VR產業大會、南昌飛行大會兩場重量級的大會將在英雄城南昌舉辦。連日來,相關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隨著連續四屆世界VR產業大會和連續三屆南昌飛行大會的舉辦,全市VR、航空產業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南昌立足江西、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名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強,則經濟穩。翻開南昌的產業版圖,從全市首個千億產業的綠色食品產業到基礎深厚扎實的現代針紡產業,從孕育大國重器的航空裝備產業到迸發蓬勃活力的電子信息產業,近年來,南昌市聚焦“4+4+X”產業體系,堅持“一產一策”“一企一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優勢主導產業做大規模、提升檔次、壯大集群,培育形成了千億級產業2個,正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助力全市經濟行穩致遠。
今年1-8月,南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八大主導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846.94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233.9億元。
以產業作為強引擎和硬支撐,南昌,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從制造到智造——
數字賦能,助推傳統產業提檔升級
近日,在位於南昌小藍經開區的江西三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鑫醫療”),一支支血液透析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有序組裝、封裝、打包,車間一派繁忙。
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進行數字化改造是一條重要路子。近年來,三鑫醫療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大力建設數字化工廠,先后研發了第一條智能化透析器國產組裝線和第一條中空纖維血液透析膜國產紡絲線。通過實施機器換人,生產線整體效率提升了30%。據了解,除了自動化設備投入累計已獲得政府1000多萬元補貼支持之外,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還入選了全市“5G+智慧工廠”項目培育庫,同樣將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
數字賦能,活力倍增。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達9.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
不僅是三鑫醫療,如今,在南昌,圍繞主導產業,數字化轉型成為越來越多傳統企業的共識和選擇。作為傳統車企,江鈴汽車富山工廠引入大量智能化設備和控制系統,焊裝自動化率達到98%,遇到車身油漆沒烤干等情況,生產線還會自動互鎖停機,以保証每一台車的品質。作為全球重要的空調壓縮機生產企業,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化轉型,實現了產品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到去年底,公司投入使用的各種機器人達342台,由於機器人全天候作業,公司日均產能提升了數倍,如今最快6-7秒就能下線一台產品,日均產量達7.4萬台左右。
“上雲”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南昌全力實施企業“上雲用數賦智”行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上雲上平台企業超過1萬家,累計上雲企業超過3萬家,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了數字化升級改造的甜頭。比如,傳統針紡企業眾拓制衣通過建成“5G+智慧工廠”,企業整體產能增加了30%以上﹔三鑫醫療通過數字化改造,在生產線用工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公司產值年均增長達30%。
從營商到贏商——
培植沃土,釋放招商引資“磁石效應”
前不久,南昌市今年第三季度總投資額934.27億元的14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在這些投資主體中,不乏江銅、同興達等老面孔。他們通過增資擴產、上馬新項目,為這片發展的熱土投下了信任票。
作為今年的擴產項目,同興達高像素微型攝像頭模組項目將建設年產約7697萬顆高像素微型攝像頭模組。得益於南昌市推行的“一企一策”和骨干企業倍增計劃的助力,企業在擴產方面已獲得政府5000多萬元資金支持。目前,公司正在加緊趕制第四季度新訂單,每月產量達到1400萬顆。后續擴產項目完工達產,預計企業月產能將提升至4500萬-5000萬顆。
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層出不窮,這在南昌已蔚然成風。今年上半年,僅南昌經開區(贛江新區經開組團)就挖掘培育了20個存量企業增資擴產項目,涉及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智能制造等產業,總投資256億元。
增資擴產是企業發展信心最直觀的反映。自2017年落戶南昌高新區后,江西兆馳半導體有限公司已多次增資擴產,公司相關負責人羅文龍表示,南昌高新區“全生命周期”服務,“一企一策”工作機制,增強了企業追加投資的信心。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在政府部門的精准幫扶下,公司不但沒有停工,還實現了滿負荷生產。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長55.4%。
除了自身加大投資,不少企業還主動當“紅娘”,把自己的供應商介紹到南昌發展。而南昌市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回報企業的信任,“暖心護企”行動累計惠及企業72.24萬戶次,解決市場主體訴求1.5萬余條。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今年以來,南昌全市淨增市場主體11.03萬家。
從強鏈到建圈——
做優生態,帶動主導產業“強筋壯骨”
江西美晨通訊有限公司是南昌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去年,企業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隨著新基地的建成投產,今年,企業手機產能將突破2000萬台,產值預計將達到140億元。據介紹,該企業2017年落戶南昌高新區時,大部分原材料是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採購。而如今,企業80%以上的原材料採購可以在南昌本地完成。比如,手機精密結構件、攝像頭分別可以從高新區的祥喆、合力泰採購,電池可以從新建區的維科採購等,配套的本地化,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十多年前,南昌已有電子信息企業,但零星分布、關聯度低。而如今產業集鏈成圈、循環暢通,離不開精准招商。近年來,南昌市圍繞主導產業,不斷強鏈條、育生態,帶動產業“強筋壯骨”。
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位於南昌高新區的一家電子信息企業,公司副總裁汪濤告訴記者,過去,因為缺乏上下游配套,公司連一個模具配件都要托人在外地採購﹔設備出現故障還要從外地請專業團隊過來維修,生產線一停就是一兩天。而如今,隨著歐菲光、同興達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在南昌集聚,設備供應商和維保團隊也來到了家門口,直接帶動了企業生產效率提升。
此外,隨著以華勤等為代表的多家國內ODM行業龍頭企業落戶,一批上下游產業項目加速落地,原先要去北上廣深等地招聘的技術人才,如今在南昌就可以招到,用人成本大幅降低。
從強鏈到建圈,生態思維已融入南昌“4+4+X”產業體系發展全過程。近年來,通過建設航空城、空港新城,南昌航空產業實現了雙核驅動,發展勢頭強勁。航空產業生態圈已形成覆蓋制造、科研、配套、運營、客改貨等領域的通航產業體系,南昌也由此成為我國教練機、強擊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的科研生產重要基地。
如今,抓住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機遇,南昌主動發力數字經濟藍海,積極布局VR、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賽道,構建“一核三基地多點支撐”空間格局,著力打造“雨林型”數字經濟生態。
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加速蝶變,通過科學謀局、精准落子,南昌產業發展未來可期。(記者 鐘珊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