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在手 生活無憂
江西省社會保障卡成為承載政府服務的“民生卡”

社會保障卡,百姓幾乎人手一張,平時看病買藥、領退休金,都離不開它。2012年,我省發行了加載金融功能的二代社會保障卡,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建設。去年,我省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在於都縣首發。一張小小的卡片,承載的功能愈發強大。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累計制發實體社會保障卡4789萬張,簽發電子社會保障卡2847萬張,基本形成了“城市十分鐘,農村半小時”社保服務圈,初步實現了財政、醫療、民政、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一卡通用”。
廣覆蓋,城鄉居民齊受益
近日,一筆1.8萬余元的稻谷補貼款打進了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種糧大戶李維念的社會保障卡裡。“今年以來,各項惠民惠農補貼都會直接進個人社會保障卡金融賬戶裡。”李維念說,這是他今年領取的第3筆稻谷補貼,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讓他免去了辦理多張銀行卡、多次申請登記的麻煩。
一張社會保障卡,成為承載政府服務的“民生卡”,這得益於我省不斷創新社會保障卡在政府惠民惠農服務領域的功能應用,打造強大的政務服務體系。
今年,我省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通知》,按照“一張卡發放”“一套數據標准”“一個服務系統”的原則,建設全省統一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放監管平台,以社會保障卡為抓手,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補貼政策群眾及時知曉、申請簡便,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取用方便,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省社會保障卡服務中心服務科科長陳智毅介紹,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對於享受補貼的群眾來說,不用重復辦理銀行卡、重復登記銀行賬號,省心省力﹔對於基層工作人員來說,通過聯網核驗,可提高審核效率,縮短發放周期。
“為讓每一分錢都安全及時地發到群眾手中,我們充分利用相關單位數據資源,將碎片化的數據匯聚在一起,通過大數據對比和多維度分析,實現自動預警和高效監管。”陳智毅說。
社會保險待遇、高齡津貼、助學金、一次性創業補貼……當前,我省通過社會保障卡金融賬戶發放的補貼項目涉及17個部門,共有百余項,這是實現社會保障卡為百姓“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生動縮影。
惠民生,便民利民全網通
一張社會保障卡,也成了市民的“幸福卡”。
“社會保障卡就是借閱証,借書非常方便。”新余逸夫小學三年級學生李麗愛好閱讀,每到周末、寒暑假,她就成了市圖書館的常客。由於年幼尚未辦理身份証,之前借書要用父母的借閱証,現在帶上自己的社會保障卡就可以借書了。
今年9月,社會保障卡在萍鄉武功山風景區練就一項新“武功”:全國的游客可憑電子社會保障卡購票。購票后,通過閘機時不用驗票,隻要出示手機裡的電子社會保障卡,掃碼進入景區。若游客持有三代社會保障卡,隻要在閘機讀卡處輕輕一刷即可通過。“我在線上購買了景區門票后,直接通過電子社會保障卡掃碼就進入了景區,不用現場排隊購票。”游客郭先生對此贊不絕口。
11月9日,南昌市民陳珊珊來到九江銀行贛江新區分行更換到期了的社會保障卡。10分鐘后,一張融合了社保、金融、便民等功能的三代社會保障卡呈現在她的面前。隨后,她來到南昌地鐵1號線孔目湖站親身體驗了刷社會保障卡進站乘車。“沒想到除了看病買藥,乘坐地鐵公交也能刷社會保障卡了,這個新功能真的很便民。”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省11個設區市均已發行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其新增的“交通”功能可讓群眾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刷卡享受公共交通出行服務。
借書、乘車、旅游……一張小小的社會保障卡,可以實現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多。歷經多年的發展,我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在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一卡通用”逐漸成為社會保障卡最顯著的新標簽。
可持續,法律科技雙賦能
10月1日,《江西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第二部社會保障卡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將為推動全省社會保障卡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一卡通用”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根據《條例》第十一條,社會保障卡可以用於証明持卡人身份,南昌市民謝雯雯對此深有感觸。“前幾日我參加南昌二級造價工程師考試,直接出示電子社會保障卡証明身份。”
陳智毅介紹,社會保障卡等同於身份証使用,已在我省多項人事考試中推廣實現。“接下來,希望在這部地方性法規的保障下,可以將這一應用推廣到其他更多的社會領域。”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社會保障卡的功能越多,賬戶交易越頻繁,安全風險也越大。因此,在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的進程中,我省始終注重社會保障卡的安全性建設,切實筑牢安全“防火牆”。
新余市在全國率先提出並推進“區塊鏈電子社會保障卡”項目建設,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一卡通”協同辦理、智能監控和數據互聯互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此外,筆者了解到,安全防范上,第三代社會保障卡也有所提升。第三代社會保障卡通過拓展卡內芯片空間,增加了生物特征識別,升級國產加密算法,提升了便捷性和安全性,功能更多、安全性更高,為后續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提供了更好支撐。
十年來,握在掌心的社會保障卡,優化升級后,已由人社部門的“行業卡”變為集“政府卡”“民生卡”“金融卡”等於一身的“市民卡”。高效便民惠民背后,是我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舉措,更體現著我省為民服務的速度、力度和溫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