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創新活力充分涌流

我今年28歲,已經在江西景德鎮度過了9年時光,算是個老“景漂”了!我從小與陶瓷結緣——我的爺爺早年做拉坯,家裡經營著一家陶瓷廠,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下,我也慢慢對陶瓷產生了興趣。
制瓷人怎麼能不來景德鎮呢?12年前,還在讀高中的我跟隨研學團隊來到景德鎮,雖然是第一次來,我卻對這裡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高中畢業后,我選擇來到景德鎮陶瓷大學繼續學習。景德鎮陶瓷歷史底蘊深厚,制瓷工藝非常成熟。陶瓷制作有72道工序,制坯、作畫、上釉和燒窯……每一道工序都能在這裡找到專精於此的師傅,獲取創作所需的各類材料也很便利。同時,這裡也充溢著藝術氣息,在多元開放和自由包容的藝術氛圍中,我的創作靈感也被激發。
目前,我供職於陶溪川國際工作室,主要負責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此駐場。他們中,既有來自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從專攻銅制工藝品轉向白瓷制作的教授,也有來自日本善於制作動漫風格作品的年輕手藝人。從聯系溝通到評估申請,再到審核材料,每一個環節我都仔細跟進。該項目進展順利,規模不斷擴大,明年我們計劃邀請70名左右的藝術家來駐場。在我看來,陶溪川國際工作室為各國藝術家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這也是景德鎮近年來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9年時間,從讀書再到工作,景德鎮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在這裡學習制陶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隨著體驗逐漸深入,我發現,相較於用眼睛欣賞、用雙手打磨,藝術更需要用心去感受。無論風格是高雅庄重還是活潑可愛,精致的作品背后,都是陶瓷匠人滿滿的巧思和真誠。此外,在這裡工作生活,還能夠結交更多陶瓷人,認識更多朋友。最近,我參加了“國際青年中國行”走進江西活動,在“開放共享,多樣文明”國際青年主題工作坊上,我與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暢談對景德鎮陶瓷文化、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理解。藝術無國界,不同的想法交流碰撞,帶給我鮮活的體驗和感受。
景德鎮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熱愛瓷器、熱愛藝術的人。據統計,目前景德鎮活躍著超過3萬名“景漂”,其中有5000多名外國人。大學時期,我常常利用課余時間去三寶國際瓷谷,那裡是外國陶瓷手藝人在景德鎮最早的聚集之地。2016年,陶溪川文化創意街區正式運營,再后來,大量陶瓷集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擺攤變得愈發流行,給年輕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藝術舞台。這些年,景德鎮政府舉辦各類活動、座談和展覽,支持陶瓷產業建設發展,為“景漂”創設了交流、創作和展示的空間。今年初,我的母校陶大舉辦的“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邀請了全世界頂尖的藝術家前來參展﹔不久前,2022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也成功舉辦。所以我們說:在景德鎮,可以看見全世界。
除了越來越濃厚的藝術氛圍,這座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斷更新,道路更開闊,環境更整潔。希望未來,景德鎮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持續融合,讓城市創新活力充分涌流,千年瓷都繼續煥發新光彩。
(作者為景德鎮陶溪川國際工作室工作人員,本報記者王 丹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