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谷“造”夢

上饒望仙谷,一個由絕壁、峽谷、傳統贛派民居組成的錯落村庄,開業一年游客突破百萬人次﹔第二年,它成為抖音用戶最想去的十大景點之一。
望仙谷不僅是近年來江西文旅界的一匹黑馬,也是中國文旅界的一匹黑馬,大“紅”背后,是廢棄礦山“生態+旅游+文化”的一條探索造夢之路。
廢棄礦山轉身變“仙境”
如今的望仙谷,是“仙界的景色,凡間的生活”。它隱於山谷間,水繞村、屋靠山、山纏雲,從建筑風格到民俗風情,都以贛地文化為本源,塑造出一幅贛派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望仙谷2020年10月21日開園,之后便游客不斷。2021年,望仙谷客流達103萬人次﹔2022年,景區入園游客130萬余人次,綜合收入達1.5億元,同年,景區共計抖音達人打卡出文5000余篇,累計點贊量1000多萬,品牌曝光總量近10億次。
十幾年前的望仙谷,可是另外一副模樣。它是上饒市廣信區望仙鄉望仙村的一座採石場,叮叮當當的採石聲與轟隆隆的磨石聲響了很多年,日積月累之下,這裡山體受傷,水質受損,一塊塊裸露的廢棄花崗岩,就像大山的一道道傷疤。隨著當地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採石場被叫停,村民陸續搬遷,望仙、上鎮、大濟、葛路等周邊村庄逐漸空心化。
怎麼讓廢棄礦山變廢為寶?望仙谷最早的旅游開發是引進漂流,但由於業態單一,一直不溫不火。“‘兩山’的轉化促進了當地生態改善。隨著當地多年植樹造林、恢復裸露地塊植被,生態經濟逐漸顯露。”經營漂流的上饒九牛文旅副總裁、望仙谷總設計師田馥榛告訴記者,公司注意到景區最大的資源就是原始的山川峽谷、花崗岩石和空心化遺留下的贛東北村落,“我們便以山、水、谷、村、寺、林、田為基礎資源,沿用贛東北民居傳統建筑方法,遵循了復原村落、就地取材原則,歷經10年打磨,打造了一座集人文、民俗、農業、美食、度假、研學為一體的一站式度假景區。”
而在游客眼中,依山而建、沿谷成街,以棧道串聯、小體量點綴鑲嵌在山體之上的懸崖民宿群,更讓景區“虛幻又空靈”,有著不辨虛實的仙俠夢境體驗。
共享旅游紅利實現奔富夢
優良的生態環境、悠久的道家文化、多彩的民俗活動、豐富的主題仙宿等,讓望仙谷做特做亮生態旅游,延伸產業鏈條,越來越多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分享生態旅游紅利,實現奔富之夢。
走在熙熙攘攘的景區百味街上,油條麻子粿、燈盞粿、芋餃、清補涼等贛派特色小吃琳琅滿目﹔非遺集市上,竹編、木藝、榨油、制糖坊一應俱全。
經營這些特色項目的人,成了望仙谷最鮮活的元素。
1999年出生的余香東是望仙谷附近村庄的人,中專畢業后曾在外面務工。2019年,望仙谷初步建成招商,他在景區百味街弄了個店面賣上饒本地特色小吃油條麻子粿。“別看這小小的店面和小吃,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營業額有七八千元。”余香東表示,隨著景區的火爆,他店裡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在景區經營燒烤店的胡磊元來自廣西賀州。2020年底,他應聘景區雜技演員,一個月有6000余元收入,看到景區百味街不收租金,胡磊元心思活泛起來,租了個店面做燒烤,沒想到生意會這麼好,遇到節假日游客多,一天有上萬元收入。后來,他干脆辭了雜技演員的工作,專心做起了燒烤生意。
“景區積極布局了文創、非遺、美食、沉浸式體驗及住宿等業態,通過搭建創客空間,以不收租金、共創共享的方式建立商業、農業和非遺工坊,實現了望仙谷三產相連。”田馥榛介紹,望仙谷景區的建設運營,提供了直接就業崗位2000余個,帶動周邊就業3萬余人,促進了村民返鄉、能人進鄉,推動了鄉村振興。
虹吸效應讓更多人圓夢
夜幕降臨,望仙谷的懸崖民宿在夜色中如凌空仙閣﹔望仙戲台上,裊裊戲聲聲聲入耳,整個景區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如天上街市。
望仙谷還原了古代仙俠小鎮風貌,讓游人仿入《仙劍奇俠傳》的劇情裡。景區的不斷“造”夢,發揮著虹吸效應,撬動周邊村民滾雪球式地吃上了旅游飯。
“遇到望仙谷景區客流高峰期,我們村幾十家民宿幾乎天天爆滿。”說起旅游收成,樟澗村青雲民宿老板周干華一臉喜氣。華壇山鎮樟澗村距離望仙谷景區不到3公裡,全村共有216戶,因村頭村尾隨處可見高大挺拔的樟樹,清澈的溪流繞村而過,“樟澗”一名因此得來。2022年以來,華壇山鎮在樟澗村大力開展鄉村振興產業示范點建設,政府通過專項債等籌措建設資金2000余萬元予以支持。在規劃建設上,引進望仙谷景區運營方九牛文旅負責樟澗民宿村的整體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將樟澗打造成避暑、休閑、康養、旅居的慢游景點﹔借助望仙谷景區“聚人氣、引客流”的帶動效應,實現“望仙游,樟澗留”的目標。
“樟澗村與望仙谷景區相距不遠,目前已形成錯位發展,推出的鄉村民宿既滿足了游客的差異化消費需求,又較好地承接了景區部分細分領域的游客,拓展了望仙谷景區的外延,形成了與望仙谷景區之間的互補與聯動。”樟澗村村干部施俊英告訴記者,如今,村裡的環境好了,民宿也起來了,村裡吃上了旅游飯,很多在外打工的家庭主婦紛紛回村。她們的回歸,不僅解決了自身返鄉就業問題,還讓村裡娃不再是留守兒童,圓了與父母團聚的夢。(全媒體記者 鐘秋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