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吃也能闖出大名堂

近日,由商務部主辦的小吃產業發展現場會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召開。部分省市商務部門工作人員、國內餐飲品牌負責人、餐飲領域的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探討小吃背后的大產業、大民生。
地方小吃,雖冠以“小”字,卻蘊含大能量。數據顯示,我國餐飲行業經營主體超過600萬家,從業人員超2000萬人,其中,小吃是餐飲業中最大的品類。近年來,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嵊州小籠包等地方小吃火爆出圈,給人們帶來味蕾滿足的同時,也給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有的人認為地方小吃難登大雅之堂,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微乎其微﹔有的人認為地方小吃勝在風味獨特,標准化可能會抑制其個性化發展,造成眾店一面、千食一味﹔有的人認為發展小吃產業,隻要小吃制作者和經營者埋頭把“吃”做好就行,其他不用費功夫……這些認識不利於小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地方小吃看似不起眼,實則蘊藏著撬動經濟發展的潛能,承載著增收致富的夢想。在沙縣百姓眼裡,“扁肉是‘磚頭’,拌面是‘鋼筋’,是小吃筑成了沙縣的高樓大廈。”20多年來,沙縣持之以恆培育壯大小吃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全國已有近9萬家沙縣小吃,吸納沙縣本地超過6萬人外出經營餐飲,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年營業額達500億元。
地方小吃做大做強,不光要有特色,還要有過硬的品質和響亮的品牌。
樹“品”立“標”是大勢所趨。標准化不僅能規范生產制作流程和便於傳承推廣,還能有效避免市場上個別店家濫竽充數。放眼全國,不少地方小吃陸續踏上標准化之路,柳州螺螄粉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証。從現煮堂食到袋裝速食,從憑經驗制作到標准化生產,從路邊攤到產業園,廣西柳州市著力推動螺螄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讓原先不易儲運的地方美味,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推動小吃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單靠地方小吃制作者和經營者的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全局思維、系統謀劃,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就拿江西米粉來說,如何讓米粉更“圈粉”?江西的探索實踐可圈可點,比如舉辦中國米粉節、打造中華米粉美食街等。但要闖出大名堂,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比如針對知名品牌缺乏,要支持米粉餐飲龍頭企業在全國布局,提高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針對龍頭企業帶動性不強,要聚力扶持培育行業“小巨人”“單項冠軍”﹔針對消費場景單一,要打造集食品品鑒、文化創意、社群交往等功能於一體的消費新場景……
當前,全國餐飲消費市場加快恢復向好,企業信心持續提升,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大力發展小吃產業,將有力促進餐飲業發展早日步入正軌。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地方小吃特別是江西小吃,心懷大夢想,闖出大名堂!(齊美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