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豐:春耕備耕三大“熱”

在信豐縣大橋鎮,種植戶正在翻耕。
東風吹綠草,布谷勸春耕。又到了一年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3月裡,行走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廣袤的鄉村,犁田搭埂、育秧播種、檢修農機……農民們全力投入生產,橙鄉大地上呈現出一派田間耕作忙的生動景象。良種熱、科技熱、人才熱,在信豐縣春耕生產中唱主角,成為春耕生產中的最大亮點。
商品秧苗“走俏”
3月11日,走進信豐縣嘉定鎮萬畝水稻育秧中心,隻見工人們先后將育秧盤、育秧基質、種子放入輸送機,隨著機器的運轉,相繼完成了裝土、配水、撒種等工序,秧盤一盤盤從傳輸帶裡傳出來,工人們將秧盤移至暗化催芽室進行催芽,催芽結束后進行苗期管理,等待秧苗長到六七厘米高,再裝框轉運至種糧大戶的手中。
“我們育秧基地最多可培育15000畝秧苗,我們出售兩種秧苗,一種是將育好的秧盤直接賣給種糧大戶,另外一種是我們全程培育好秧苗,種植大戶可以直接使用進行插秧。”信豐縣嘉定鎮萬畝水稻育秧中心負責人黃名峰介紹道,“現在已經育了1000多畝秧苗,后續我們還會育5000多畝秧苗,從播種、育秧、送秧、插秧實行一體化服務,我們的秧苗不僅會供往臨近鄉鎮,部分秧苗還會供往周邊縣。”
“育秧中心培育的水稻秧苗品質好,服務棒,為我們農戶種植水稻省時又省力。”該鎮種糧大戶李老板對工廠化育秧連連稱贊。工廠化育秧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和不利天氣影響,培育出來的秧苗密度和品質也更高,育秧工期也可縮短5天以上,節約育秧成本20元每畝,讓水稻種植更高效。目前,嘉定鎮萬畝育秧中心1000畝早稻秧苗正在陸續送往農戶手中,2條自動化育秧機流水線高效運轉中,保証后續5000多畝水稻秧苗及時送到農戶手中。
據了解,該縣水稻秧苗持續“走俏”,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17家,全縣機械化工廠化育秧能力達8萬畝,實現了鎮級水稻育秧中心全覆蓋,保障秧苗供給,助力春耕生產。
農機手“搶手”
“多虧了陳師傅,我才能及時插秧種植。”“咱們這裡還有空閑的機器翻耕嗎?”“打完村外那塊地,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3月3日,信豐縣大塘埠鎮六星村的一塊耕地裡,農機手陳五生正在察看農機翻耕的進度。他的手機不時響起,通話內容圍繞著同一個話題——春耕。
六星村地勢平坦,耕地多,靠人力忙不過來,部分村民購置了農機。但是農機種類多、更新換代快,家家戶戶購買多種農機也不現實。幾年下來,農機手陳五生購進大小拖拉機7台,收割機6台,配套農機具不等,在不斷嘗試下,他的機械設備正式推廣開來,為當地提供從耕地、播種到收割一條龍服務,不僅收獲一致好評,積累了客源,還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跟著他一起干,成立了自己的農機服務隊。
這幾天正是農機手“搶手”的時候,除了本村的村民,還有不少外村的村民找他。“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聯系我,叫我去翻耕土地,剛開春就電話預定了300畝地,每畝地收入有100元,今年春耕翻耕預計能達到5000畝地。”農機手陳五生說道,“忙不過來時就會調度農機服務隊隊員上陣,我兩個兒子也專門學了機械、機修方面的專業,也能幫上不少忙。”
截至目前,信豐縣已檢修農機具3800多台套,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79.2%,2023年該縣組織4次農機培訓,受益200余人,積極鼓勵農民考取農機駕駛操作員証書。隨著該縣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機手”成為“新農人”的搶手職業。
土專家“吃香”
3月13日,在小江鎮鋪下村,看見水稻農民農藝師賴冬英正在給農戶答疑解惑,解決水稻生產中農戶遇到的疑難雜症。
據了解,水稻農民農藝師賴冬英是小江鎮鋪下村的一位種植大戶,她已經種植水稻31年了,2022年她獲得全市“職業農民”職稱——中級水稻農民農藝師。目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種植戶們一遇到種植水稻方面的問題都會請教她,為此她還建立了縣內外的農戶咨詢微信群,每天微信群的農戶求助消息響個不停。“我們種了水稻那麼多年了,實踐出真知,所以我們相比於普通農戶來說我們經驗更足一些。我們就把我們所了解的所知道的種植經驗都傳授給大家。做農業非常不容易,我們都希望大家都增產、豐收。”水稻農民農藝師賴冬英說道。
“我們鋪下村種植水稻面積1000多畝,在水稻農民農藝師賴冬英的技術指導下,我們村種植水稻的農戶們更加有信心了,這也讓我們村今年的糧食生產有了更有力的保障。”小江鎮鋪下村支部書記王吉星說道。
據悉,該縣取得農民職稱的職業農民有261人,在這些“土專家”的引領下,全縣農業合作社注冊數量達1104家,家庭農場831家……為該縣春耕生產注入了新活力。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信豐縣春耕備耕“熱辣滾燙”,該縣2024年預計種植早稻19.58萬畝,一幅人勤春早、生機盎然的美好畫卷正在橙鄉大地徐徐展開。(劉陽春、劉榮東、曾憲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