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睡個好覺
——世界睡眠日話健康睡眠

今年3月21日是第24個世界睡眠日。近段時間,為提高公眾對睡眠健康的認識,省內多家醫院組織相關科普、義診活動。記者在多個活動現場發現,不少群眾被“睡不好”“不想睡”“睡不著”等問題困擾,“睡個好覺”仿佛成了一種奢侈。
良好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的前提。在世界睡眠日到來之際,記者採訪多名專家,話一話當代人的睡眠困境與解決之道。
科學應對入睡困難與“報復性熬夜”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顯示,入睡困難成為00后、90后、80后最大的睡眠困擾。在剛才的臨床咨詢中,不少患者也提到了這個問題。”3月19日,江西省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門診主治醫師黃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中,現代人承受的壓力日益增大,出現入睡困難的情況不必過度驚慌。偶發情況可通過呼吸訓練、適量運動等方式緩解,長期出現則要注意減輕心理壓力,及時接受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覺”,白皮書顯示年輕人成了熬夜主力。“雖然年輕人知道熬夜存在危害,卻仍然選擇通過熬夜抵抗焦慮情緒,使自己陷入了熬夜的循環。”據黃洋觀察,不少年輕人陷入“報復性熬夜”的睡眠困境,實際上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行為。她建議,年輕人應該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給予更多關注,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的幫助。
是不是一定要每天睡足8個小時才算好?黃洋表示,據統計,成年人每天需要睡7至8個小時,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標准。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應該根據自身的睡眠規律以及身體狀況判斷,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規律,不必拘泥於規則。
“秒睡”與“打鼾”背后的健康隱患
3月20日下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湖院區組織大型義診活動,多學科專家聯合為群眾提供健康睡眠指導服務。
“睡覺打鼾常常被誤解為是睡眠深沉、安逸的象征。但實際上,打鼾可能會導致白天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症狀之一。”南大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馬琳向記者介紹,近些年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發病率在肥胖、精神壓力大等人群中明顯上升。若人們發現睡覺時有明顯的打鼾問題,必要時應前往醫院進行夜間睡眠監測,盡早介入治療。
“秒睡”是失眠患者期待的“特異功能”,卻成為患者王女士的困擾:“無論前一天晚上睡了多久,每天10時左右都會控制不住地犯困。”南大一附院罕見病中心負責人洪道俊告訴記者,像王女士這樣經常性不分場合地“秒睡”,很可能是患上了“發作性睡病”。“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日間過度嗜睡和猝倒等。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尋求幫助。”洪道俊說。
“在門診中有不少患者反饋,平時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補回睡眠,卻感覺越睡越累。”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雷水紅建議,比工作日早睡一個小時,或者晚起一個小時是周末有效的補覺方法,以免導致生物鐘紊亂,從而對腎上腺、垂體、下丘腦等激素分泌產生影響。
選擇正確助眠方式
“睡眠困難戶”越來越多的當下,褪黑素等安眠類藥物、發熱眼罩等助眠物件,助眠音樂等“黑科技”日益火爆。
作為失眠人群的常用助眠藥之一,褪黑素仿佛成了“神藥”。黃洋提示,褪黑素作為失眠症的輔助治療藥物,不建議患者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自行服用。“褪黑素是內源性激素,輕度失眠患者可以先晒晒太陽,抑制白天褪黑素分泌,晚上反而會睡得更香。”
記者觀察各大網購平台,蒸汽眼罩作為“助眠神器”備受消費者青睞。南大二附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俞益豐表示,選擇合格安全的蒸汽眼罩在睡前貼敷,確實可以起到促進局部血管擴張、緩解眼部疲勞、促進睡眠的效果。“改善入睡困難狀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也很關鍵。睡前一小時放下電子設備,有利於改善睡眠質量。”
泡腳、刮痧等中醫養生方法,正在年輕人中流行。江西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黃春華表示,在《黃帝內經》靈柩篇中有大篇幅內容描述經絡與睡眠關系,中醫中藥治療失眠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確切的療效。
“中醫在治療失眠方面治法新穎,療法形式多樣。群眾居家保健可通過按摩太沖穴、合谷穴、太溪穴,雙手空心拍打肘窩處、三陰經,練習八段錦等中醫傳統功法提高睡眠質量。”在食療方面,黃春華建議,陰虛人群可使用百合蓮子紅棗燉湯或者煲粥,陽虛人群可服用蘿卜生姜湯,氣血不足的人群可用黃芪、當歸、枸杞、酸棗仁煎水飲用。(全媒體記者 倪可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