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走在江西大地上的找礦先行軍

——江西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找礦紀實

2024年04月19日20:51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九宇鋰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巨大的球磨機正粉碎著礦石,經過一系列浮選工藝后,鋰雲母被提取出來……鋰礦石逐步完成從資源到產品的華麗蝶變。

這些鋰礦石來自“宜春地區陶瓷土(含鋰)礦整裝勘查”項目找礦“大會戰”成果。會戰中,江西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以下簡稱“第一大隊”)作為主要參“戰”單位,開展了3個區塊找礦工作,並探獲2處大型陶瓷土含鋰礦床。

正值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如火如荼推進之際,這家擁有近70年光榮歷史的“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繼續擔當為國找礦的使命與重任,以實干實績實效奮力續寫功勛地質隊高質量發展新華章。

找礦老兵深耕江西“富礦”

江西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始建於1955年,在鋰、鐵、鈷、銅、鉛、鋅、金、螢石、高純石英等礦產勘查獨樹一幟。

數十年來,該隊先后承擔國內外地質勘查、科學研究項目400余項,發現煤、鐵、鋰、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以及非金屬礦產近百種,探獲贛中鐵礦田、宜豐-奉新含鋰瓷石礦田、遂川華雲超大型硅石礦、會昌岩背大型錫礦床等一大批大中型礦床。

“十三五”期間,該隊再接再厲,先后實施地勘項目206個,新增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6處,其中包括遂川縣華雲特大型石英岩礦、宜豐白水洞大型鋰礦等。

2021年10月,伴隨江西省地勘單位改革深入推進,原贛西地質調查大隊、原贛中地質調查大隊整合組建第一地質大隊。在江西省地質局黨組的領導下,該隊新一屆領導班子穩步推進兩隊融合,按照江西省地質局“四六六三”總體思路,結合原來兩隊的技術優勢和成果經驗,重新厘定產業發展方向,精准確立集地質礦產、生態文明、地理信息、工程建設、工業智造等於一體的綜合發展思路,並取得一系列重要找礦成果。

“十四五”以來,該隊完成地勘項目105個,新增探明超大型、大型礦床6處,包括宜豐縣水南大型陶瓷土含鋰礦、港口大型陶瓷土含鋰礦、峽江縣峽裡超大型瓷土瓷石礦等,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鋰礦“大會戰”展強勁戰斗力

在宜春市宜豐割石裡礦區陶瓷土(含鋰)礦勘查項目部,當筆者走進岩心庫房時,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1萬余箱岩心,整齊地擺放在庫房內。一行行,一列列,一摞摞。每盒岩心都清晰地標注著礦區名稱、孔號、樣號、岩礦石名稱、孔深、採樣人及鑽探日期等信息。

這些岩心是“宜春地區陶瓷土(含鋰)礦整裝勘查”項目找礦“大會戰”的一部分成果,來自7個礦區,總長度達8萬米。此時,庫房外機器聲隆隆,項目工地塔吊林立,鋰礦找礦成果正迅速轉化為地方新興優勢產業的澎湃動能。

2021年,為實現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江西省地質局啟動“宜春地區陶瓷土(含鋰)礦整裝勘查”項目,正式拉開宜豐縣-奉新縣鋰礦找礦“大會戰”序幕。隨后,12支地質隊、1200名工程技術人員、105台新式鑽機迅速投入會戰。第一大隊作為牽頭單位,光榮參“戰”,並重點承擔水南、羅家山和港口3個勘查區塊的調查評價、普查、詳查、勘探等工作。

就這樣,一群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在高高飄揚的黨旗指引下,在老一輩地質專家的帶領下,用雙腳丈量大地,探尋宜春地區的地下寶藏。

短短7個月時間裡,項目組完成了以往2-3年的工作量,實現地質填圖3.73平方千米、地質鑽探35467.66米,採集樣品13396件,最終提交2處大型、1處中型陶瓷土含鋰礦床,潛在價值達500億元。

進入新時代,年輕的第一大隊地質隊員接過老一輩地質人手中的接力棒,同時也繼承了優良的“三光榮”“四特別”傳統和江西地質精神,不畏野外的艱辛,不懼烈日嚴冬的惡劣。而這次宜春鋰礦“大會戰”,既是對他們歷年找礦工作的考驗,又是對優良傳統的檢驗。

顯然,第一大隊經受住了考驗。“大會戰”期間,在江西省地質局的統一指揮下,該隊副隊長兼總工程師徐敏林帶領項目組人員,圍繞立項、設計、技術攻關、報告編寫等內容,在短短7個月裡召開大小討論會150余次﹔地質隊員們更是放棄了節假日,長期堅守在一線,輕傷不下火線﹔測繪人員每天天不亮就進入深山密林﹔鑽探人員24小時輪班施工,日夜堅守﹔樣品檢測人員加班加點開展測試工作……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該隊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和主戰作用,多措並舉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助推找礦實現重大突破。項目實施期間,技術人員將傳統地質工作與3DMine軟件應用有機結合,對勘查區原始地質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建立勘查區內鑽孔數據庫、地表模型、礦體模型等,極大提高了勘查數據的利用效果和工作效率﹔實驗測試中心工作人員不斷總結實驗測試規律,努力縮短檢測時間,確保“大會戰”早出成果﹔探礦工程院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積極應對各類復雜地層鑽探施工技術難題,應用新型便攜式液壓鑽機,確保鑽探質量和進度……

就這樣,大家同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百花齊放,多點突破,最終實現“大會戰”的全面勝利,為宜春市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重要基地貢獻了地質人的智慧和力量。

江西“鐵老大”助力地方產業騰飛

“探獲大中型鐵礦床18處,新增鐵礦資源儲量9億噸,礦產潛在經濟價值達6000億元!”

這是第一大隊深耕鐵礦勘查領域數十載,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又一張“地質報國”精彩答卷。

贛中鐵礦田是我國主要的鐵礦整裝勘查區之一,江西省90%以上鐵礦產於該礦田。早在1957年,原地礦、冶金等部門多家地勘單位已在楊家橋、良山等地開展工作,並系統總結了“新余式鐵礦”褶皺控礦理論。

1958年以來,該隊(原贛西地質調查大隊)便在新余良山礦田開展鐵礦勘查,在楊家橋、良山等區域探獲鐵礦床12處、新增資源儲量3.25億噸,在燈盞窩鐵礦、福宜鐵礦等項目勘查中相繼提交大中型鐵礦6個、新增鐵資源儲量2.78億噸。2011年至今,該隊先后實施老礦山接替項目、省地勘基金項目等,完成大陂鐵礦、金溪鐵礦、天子山鐵礦等礦區勘查工作,提交鐵礦床8處、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3億噸。

長期的找礦實踐,為該隊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探索總結出新余式鐵礦的成礦地質特征。2015年,由該隊完成的《江西省贛中鐵礦田地質理論創新與深邊部找礦》科研項目,該項目深入總結了贛中鐵礦田地質特征、礦產分布規律,並發展和創新了地質全息律,提出了贛中鐵礦田新余式鐵礦“地質物探系統分析三位一體”找礦模式。也正是應用了該項目的理論創新成果,在后續的找礦工作中,第一大隊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探獲1處特大型鐵礦床,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3.1億噸。

一系列鐵礦找礦成果的取得,有效保障了江西省鋼鐵產業鏈的發展安全,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為第一大隊贏得了江西“鐵老大”的美譽。

據了解,2023年,該隊新發現礦產地7處,探明超大型礦床2處、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2處,找礦取得豐碩成果。“東風浩蕩,時不我待。踐行‘為國找礦、服務發展’是我們的責任擔當,全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第一大隊黨委書記黃賢明表示。

“第一大隊廣大地質工作者將再接再厲,以國家急需戰略礦產資源保障為切入點,繼續落實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地質找礦,力爭實現每年新增1-2宗大中型戰略性金屬礦床的找礦目標,為保障能源資源安全貢獻江西地質人的力量。”第一大隊隊長龔敏堅定地說。(劉烜、毛影、賴長金)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