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江西省兩會
陳愛紅代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力打造贛西能源重要節點城市
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2025江西省兩會期間,就如何以更實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江西省人大代表、宜春市上高縣縣長陳愛紅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今年省兩會,您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帶來了哪些議案?
陳愛紅:我重點關注的話題是新型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次會議,我帶來了三個代表建議:
一是《關於支持上高打造贛西能源重要節點城市的建議》。近年來,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上高縣以上高電廠為核心,謀劃布局了煤儲基地、LNG集散中心等重大項目,浩吉鐵路上高站也即將開通運營。對於打造贛西能源重要節點城市,上高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希望省級層面能夠給予更多支持,進一步提升宜春乃至整個贛西地區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關於加大堤防加固工程支持力度的建議》,希望省級層面強化堤防加固工程用地、資金方面的支持,加快提升錦江流域防洪減災能力。
三是《關於懇請爭取長沙至南昌(九江)鐵路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並科學謀劃線路的建議》。經了解,長沙至南昌(九江)鐵路已開展前期規劃並形成初步成果,懇請省級層面爭取該高鐵項目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並在上高縣和宜豐縣之間設站,達到惠及更多人口、帶動更多縣域發展的效果。
人民網: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對於上高而言,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重點行業向數字化、國產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陳愛紅:數字化轉型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此作了部署。接下來,我們將深入開展大規模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不斷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具體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示范引領上樹標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培育“小燈塔”“數智工廠”,重點支持12家企業對標國家級、省級“數字領航”標准,“一企一策”縱深推進數字化轉型,鼓勵其牽頭制定數字化轉型行業標准,面向行業開放先進技術、應用場景,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智改數轉。做深做實宣傳引導工作,廣泛組織企業參觀轉型標杆,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切實激發企業“數改”內生動力。
二是在基礎配套上強支撐。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大力推進食品產業大腦建設,力爭今年實現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零”的突破。助力解決資金需求,用好5000萬元專項資金,強化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爭取﹔鼓勵金融機構積極設置數字化轉型專項貸款,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加強工業設備更新再貸款、技改項目貸款貼息、設備融資租賃貼息等金融支持,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三是在服務供給上補短板。持續提升數字化診所、數字專員服務效能,同時圍繞企業數字化改造全生命周期,發揮三大運營商基礎能力優勢,有針對性地引進培育一批行業經驗豐富、服務能力強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提供差異化產品供給,為廣大企業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深化數字人才“引育留用”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引進人才服務機制和配套措施,激勵更多相關學科人才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人民網: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請您說一說,上高縣計劃如何深化落實“1269”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體現本地區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十四五”目標高質量收官?
陳愛紅:我們將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圍繞構建“1+1+4”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落實“1269”行動計劃,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上高篇章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一是在提升產業能級上下功夫、求突破。做優做強現代能源首位產業,提速推進上高電廠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信義光伏,推動煤儲基地、LNG集散中心、煤化工等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速電力、蒸汽、天然氣等生產要素集聚,全力打造多能互補、多輪驅動的贛西能源重要節點城市。鞏固提升綠色食品產業優勢,加快建設大米精深加工科技產業園,全力打造全國米制品加工樣板。強化企業梯次培育,支持中杰鞋業、金利隆等優質企業上市。
二是在增強招商質效上下功夫、求突破。主動適應招商形勢變化,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多元共招的招商新體系。提升產業基金運作水平,強化“以投促引”“招投聯動”,形成“資本+產業”“鏈主+基金”投資合力。緊盯產業鏈關鍵環節,注重發揮鄉賢、外埠商會等招商紐帶作用,強化與新能源、食品、鞋業等行業協會合作對接,充分發揮上高電廠余熱、電力保障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釋放招大引強“磁吸效應”。
三是在完善園區平台上下功夫、求突破。全面鋪開以上高鐵路經濟產業園為核心的產業新區建設,加快浩吉鐵路上高站開通運營,力爭宜春(贛西)保稅物流中心(B型)選址上高。持續推進園區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管委會+工投公司”運營模式,增強園區資源統籌能力,充分發揮經濟發展主陣地作用。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加大批而未用和閑置土地盤活整治力度,鼓勵企業“零地增效”“騰籠換鳥”,讓好企業不缺空間、好項目不缺土地。
四是在強化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求突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梯次培育創新型企業,持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群體。落實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紡織鞋業、綠色食品等傳統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提升創新平台能級。扎實開展招才引智工作,用好江南大學、南昌大學等共建校地長效合作平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互融”的良好局面,著力構建“人來才至更聚上高優勢”人才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