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江西省兩會
鄭銳代表:努力讓湘東更有溫度、生活更有溫情、人民更感溫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2025年江西省兩會期間,就如何以更實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江西省人大代表、萍鄉市湘東區區長鄭銳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今年省兩會,您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
鄭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作為老工礦區,湘東素有“中國工業陶瓷之都”“雜交水稻制種之鄉”之美譽,我們堅持產業為本、工業當家,成功組建環保集團、設立化工園區、用好行業聯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鏈群,加速構建具有湘東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但發展中也遇到不少梗阻。所以這次省兩會我最關注的話題是產業強省,帶來的幾個議案也都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分別是打通湘江贛江內河水運航道、做強做大江西米業品牌、做強做大贛西國際港、加快構建江西資源循環體系、持續優化DIP支付體系促進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支持贛湘化工園區做強基新材料產業等等。
人民網: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請您說一說,湘東區計劃如何深化落實“1269”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體現本地區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十四五”目標高質量收官?
鄭銳:省政府工作報告繼續擘畫了江西省高質量發展藍圖。湘東區將堅決貫徹落實省“1269”行動計劃的戰略部署,加快構建節能環保及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及新能源兩條產業鏈,打造節能環保及裝備制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進工陶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立足現有優勢,聚焦節能環保、電子信息雙首位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致力打造成為在全省有影響力的2個產業集群。一是全力培育智能制造新標杆。通過整合資源,將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龍頭企業相融合,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提升產品質量,高水平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爭取樹立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和示范效應的標杆企業,引領智能制造先進經驗與成功模式的復制推廣。二是積極探索數字產業化新路徑。依托湘東區數字化診所,以“小快輕准”輕量化數字產品的推廣使用為抓手,輔以數轉券、萍數貸等支持措施,通過市場化思維,為企業提供數轉診斷、咨詢、改造、項目申報、金融等全流程服務,破解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難題,從源頭上加快數字產業化步伐。借勢贛湘邊數據資產交易中心率先完成江西首單交易,推動數據產業全方位立體化發展,積極打造“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地方性數據交易中心”協同發展的創新合作典范。發揮工業陶瓷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效應,啟動金融平台招投標,打通與央行貸款系統,利用企業數字資產,獲得央行中小微企業低息再貸款。三是加速邁向數轉智改網聯新階段。爭取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賦能,擬設立分支機構,高標准提供項目智能制造診斷、服務商供給、數據交易、創牌咨詢等一站式服務,解決企業后顧之憂。同時,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新提升,三年大突破”的邏輯,對企業因企而異、分類施策、層層遞進,對2024—2026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定目標、定標准、定政策,實現“頭雁領航、雁陣齊飛”。利用萍鄉市生態環保集團優勢,為工業陶瓷企業數智化轉型提供技術、資金、市場支持,在數字化平台建設、項目申報、標准編制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與實踐,不斷催生工業陶瓷產業新質生產力。
人民網:高質量發展是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的首要任務。結合此次兩會精神,接下來,湘東區如何因地制宜,謀劃好2025年重點工作?
鄭銳:我們將按照省兩會工作部署,聚焦“作示范、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務實的精神、更加積極的行動,接續奮斗、砥礪前行,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的湘東篇章。
一是謀發展、興產業。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加速贛湘化工園區的設立,加快建成旭陽焦玻循環經濟產業園,推動安源玻璃和旭陽焦化早日投產,精准招引配套和關聯企業,全力打造百億產業集群。加快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發展銀發經濟、兒童經濟、夜間經濟、電商等消費業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推進贛西國際港鐵、公、水一體聯運,打造贛湘邊重要內陸口岸。依托茶葉包裝細分領域積累的優勢,加快推動“包裝+食品”“包裝+文創”跨界融合。
二是推改革、擴開放。縱深向重點領域改革要活力,推進工業園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效益,進一步激活園區發展活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零基預算,健全財政監管制度,提高財政效益。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加快企業的市場化進程,鞏固主業競爭力,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加速推進淥水航道以及贛西港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湘贛邊倉儲物流基地和長株潭農產品供應基地,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大場景中展現湘東擔當。
三是促融合、奔共富。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穩步推進城區停車場、燃氣管網老化更新等項目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功能、提品質。協同開展生物育種、良種選育技術特別是鎘低積累品種技術攻關,提升種業創新水平,擦亮“中國水稻制種之鄉”名片。
四是惠民生、辦實事。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就業、教育、衛生、養老等領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讓湘東更有溫度、生活更有溫情、人民更感溫暖。實施更加積極的穩崗擴崗政策,拓寬企業就業主渠道,確保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總體穩定。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力度調整網點布局,完善校車運營管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縱深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服務試點城市建設,解決好“一老一小”養育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