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江西省兩會
羅剛代表:推動重大產業項目見效 以工業之進助力“十四五”收官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2025江西省兩會期間,就如何以更實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江西省人大代表、吉安市遂川縣縣長羅剛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今年江西省兩會,您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帶來了哪些議案?
羅剛:作為省人大代表、同時也是遂川縣縣長,今年省兩會我最關注的話題是經濟發展。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一攬子增量政策,此次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搶抓國家“兩重”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儲備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精心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遂川作為山區、老區縣,全縣的基礎設施還存在很多短板,特別在交通、電力、水利等方面。所以,這次省兩會,我帶來了《關於支持興遂桂高速納入“十五五”規劃並早日開工》《關於支持加快遂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的建議》等議案,希望能夠通過這些議案的實施,大力改善遂川的交通、水利、電網等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群眾的生活品質。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江西的當下所需、發展所急,也是未來所在、大勢所趨。近年來,我縣依托硅礦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硅基、電子信息等“1+3”主導產業。為加快推動項目落地,生成新質生產力,我帶來了《關於支持遂川硅基產業園建設和硅基研究院創建省級創新平台的建議》《關於支持申報2025年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的建議》等建議,希望能從省級層面獲得更多支持,為遂川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人民網: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請您談一談,遂川縣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羅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遂川縣將緊扣“1+3”主導產業(“1”即首位產業硅基產業,“3”即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產業),布局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轉型升級。
一是深化科創賦能。立足硅基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提質運營“1+7”硅基研究院,深化企業與中科院過程研究所、上海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協同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硅基產業“光電粉板機碳”全方位、多鏈式發展。支持奧海科技、志博信、宏達秋等龍頭企業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科技領軍企業等,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省級以上創新平台3家以上。
二是加快數實融合。全面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打造一批“數智工廠”和“數字領航”“小燈塔”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企業1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超60%,實現重點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賦能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全覆蓋,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三是強化人才引育。辦好職業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遂川英才”計劃,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機制,持續引進產業發展緊缺急需的創新團隊和人才,讓高端人才和遂川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人民網: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請您說一說,遂川縣計劃如何深化落實“1269”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體現本地區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十四五”目標高質量收官?
羅剛:“1269”行動計劃是建設制造業強省的有力抓手。我們將深化落實“1269”行動計劃,緊扣市“6410”目標,以工業為主戰場、園區為主陣地,以打好“十大攻堅戰”“六大升級行動”為總抓手,大力開展“重大產業項目見效年”行動,聚力攻堅培育百億產業集群,以工業之進助力“十四五”圓滿收官。
一是加快產業擴量提質。突出硅基首位產業首位發展,加快硅基產業園、港利等“雙優”項目開工建設,帶動硅基全產業鏈爆發式增長,力爭產業營收突破11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聚力做大做強移動電源、高端線路板產業集群,著力引進產品研發設計、整機+關鍵元器件、智能終端等項目,加快向終端延伸、智造轉型和高端邁進,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資源整合、精深加工,綠色食品產業發揮狗牯腦茶等“土特產”優勢,著力延伸“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市場營銷面。
二是培優育強企業梯隊。堅持招大引強和“老樹發新枝”雙輪驅動,全年招引項目80個以上,其中優強項目10個以上。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推動產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全年新增營收超10億元工業企業4家、力爭規上企業突破200家。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實現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達到35家左右。
三是做優園區平台。謀劃建設大汾硅基產業園、禾源建材產業園,加快構建“一園四區”發展格局。深化園區體制改革,提升“管委會+發投集團”運營能效,提升投融建、招引培水平。積極發揮園區產業投資公司作用,開展股權招商、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完善科技研發、法律服務、倉儲物流等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提升園區產業支撐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