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掘“機”低空 當青年遇上新質生產力

飛上低空,能看到什麼?
遼闊的天地、秀麗的山水、林立的高樓……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美景,還有低空經濟帶來的新機遇。
在江西省共青城市,當地青年乘著城市布局發展低空經濟的東風,掘“機”低空經濟,探索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無限可能。
輕型飛機教練正在進行教學活動。 潘成攝
百萬級就業人才缺口
你敢想象嗎,目前我國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人才缺口超過100萬人?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187.5萬架,僅僅有超過22.5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持証就業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現在無人機已經廣泛運用到了農業、測繪、救援、交通等許多領域,無人機操控員需求量越來越大,‘飛手’証是進入行業的一塊敲門磚。”范修睿是南昌大學共青學院畢業生,由於打算從事無人機行業相關工作,他來到共青城一家無人機操作員執照培訓機構學習考証。在考取了無人機教員証后,這家培訓機構把他吸收到了教練員隊伍中。
“現在整個行業都對‘飛手’有需求,包括應用領域的無人機操作員崗位,包括我們培訓行業的教練員。”28歲的盛立柱是這家無人機操作員培訓機構——江西低空數研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正是看到了無人機領域就業人才缺口的機遇,2023年開始在“飛手”培訓領域進行創業,並於2024年帶著團隊,聯合共青城一家低空科技企業成立了現在這家專業的無人機培訓機構。“公司的研發、空域資源和我們的師資、教學經驗正好匹配,結合后軟硬件更加體系化和專業化,讓我們接到了更多企事業單位的團體培訓業務。”盛立柱說,共青城低空經濟產業鏈生態式布局,為低空領域企業之間進行資源整合、協作發展提供了便利。
目前,共青城市在無人機培訓領域作了進一步的布局,正在籌建共青城市無人機培訓學校,針對無人機產業鏈培養包括研發生產、操作應用的專業技能人才,盛立柱的機構也將參與其中。“未來,隨著無人機在各行業應用進一步專業化和細分化,新增的就業缺口數還將進一步增加”,盛立柱表示,將致力於幫助更多青年在行業實現就業,同時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資源。
從課堂到崗位無縫銜接
“來到共青城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專業可以從課堂到崗位‘無縫銜接’!”朱新輝是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畢業生,目前在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智能機巢、多品類無人機和特種應用載荷等產品和應用的開發,無人機組網遙感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和朱新輝大學所學的專業正好對口。
在大學期間,朱新輝就已經來到公司參加社會實踐,這得益於學校和公司共建的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社會實習實踐基地。“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通過實踐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由於在實習期間表現優異,朱新輝畢業后順利留在了公司就業,如今已經成長為相關業務領域的骨干,被派往全國各地的項目駐場。緊隨其后,還有不少該校學生通過實習實踐留在了公司工作。
“我院圍繞《無人機運用》《飛行器維修》《航空航天概論》等幾門特色課程,強化省級一流課程建設,與航空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產教融合育人基地,有效地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的相互融通。”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教學科研處副處長王海威介紹,學院強化了相關專業和課程建設,並組建了航空材料與信息科學、無人機先進制造及智能控制、航空件制造技術等科研團隊,強化專業人才與低空經濟產業的匹配對接。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的鄒亮是2024年通過校招進入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負責系統后端技術,“走出校門就能找到工作,我非常滿意”。目前,共青城市有15所大中專院校,相關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無人機應用技術、無線電遙控技術、飛控系統開發等領域專業學生正成為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發展的人才生力軍,在產業發展中找到自己發光發熱的一席之地。
帶著夢想“拎包入駐”
“飛行體驗是在共青城嗎?”“是的,我們飛行基地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在“江西空中未來航空飛行基地”抖音直播間,工作人員一邊介紹飛行項目,一邊認真地回復著網友的咨詢。江西空中未來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抖音上線的自主飛行駕駛體驗、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培訓、青少年航空科普等7款“團購商品”,據頁面統計總銷量已經達到3000余單。“現在越來越多人樂意參加到飛行當中來。”公司總經理陸凌岳對低空經濟市場的潛力和前景充滿信心。
江西空中未來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有飛行培訓、飛行體驗項目、低空飛行設備研發服務等,2023年入駐共青城低空經濟產業園,公司總經理陸凌岳是一名“90后”創業者。“這裡有完善的配套設施、政策平台、環境資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我隻需要帶著自己的創業夢想‘拎包入駐’!”陸凌岳出生在新中國第一架自制飛機誕生地南昌,從小就有“翱翔天空”的夢想,來到共青城創業,他認為是個人夢想和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陸凌岳“拎包入駐”的是共青城市2023年建成通航的江西省首個市場化運營A1類跑道型通用機場——南湖機場,也是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產業園的核心所在。共青城圍繞南湖機場“中心”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布局低空運營、低空制造、低空文旅和低空服務四大功能板塊。產業園實行“通用機場+綜合型產業園區”發展模式,打造研發制造、運營服務、檢驗檢測等一體集聚的產業生態,目前無人機生產制造中心項目一期即將完工,低空文旅小鎮一期飛行營地建成,布局了滑翔傘、三角翼、跳傘、風洞等年輕人喜愛的極限運動。不僅如此,還引進了江西省低空經濟綜合服務平台、江西省航空器檢驗檢測中心落戶園區,實現企業產品不出園區即可完成測試、試飛。
2024年,共青城市新引進低空產業項目19個,累計落地項目26個,涵蓋飛艇(浮空器)、輕型飛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等產業鏈環節。越來越多創業者和陸凌岳一樣,依托這裡的配套設施、產業政策和上下游產業鏈,帶著夢想“拎包入駐”。
產業托舉青年,青年反哺產業,在共青城市探索發展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青年的深入參與已經初步形成“小氣候”。2024年,共青城市出台了《關於全面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實施意見》《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從產業集聚、科技引領、配套提升、應用場景等8個方面定制“黃金15條”,精准給予資金、人才、科研、平台等關鍵要素供給,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在城市空中鋪“天路”、搭“天景”、造“天境”,構建新質生產力驅動的“天空之城”,讓青年掘“機”低空的“小氣候”成為“大環境”。(楊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