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文旅融合 融入日常生活
感受綻放的東方美

走進博物館,一件件珍貴文物靜靜訴說古老的故事﹔徜徉古鎮巷陌,耳畔傳來細膩婉轉的戲曲聲﹔步入非遺工坊,繡娘們以針作筆、以線為墨,繡出幸福吉祥……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內容多樣的體驗場景,讓人們在文旅融合中感受東方美、文化味。
近年來,“文博游”“非遺游”“演藝游”等持續升溫,東方美引領文旅新風尚,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魅力。
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山上開的馬纓花,哪個最愛它……”音樂響起,舞者服飾上精美細膩的彝族刺繡、身上佩戴的特色銀飾,璀璨奪目,讓人仿佛看到一朵朵馬纓花在眼前綻放。
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前來感受民俗魅力的游客絡繹不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煙盒舞”的表演節奏明快,演員們邊彈邊舞,融入當地方言作為唱詞、念白,現場氣氛熱烈,贏得觀眾喝彩。
豐富多彩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
舞龍、舞獅、石亭高蹺、福鼓報春、木偶戲、歌仔戲……在福建漳州市西湖生態園,一場非遺游園活動熱鬧非凡。巡游隊伍環湖排列,不少游客紛紛加入隊伍,體驗漳州特色民俗。
春日百花爭妍,貴州各地漸漸進入最佳賞花期。游客們到梵淨山、黃果樹瀑布、荔波小七孔等熱門景區打卡,也感受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厚重古朴的吊腳樓、古寨,婉轉悠揚的侗族大歌,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流連舌尖的特色美食,迎接四方賓客的到來。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各地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人文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潮”起來
小文創蘊含大能量。近日,國家博物館現象級文創——鳳冠冰箱貼累計銷量突破100萬件,帶動鳳冠IP全系列產品銷售額超億元。
“一會兒我要去展廳仔細看看鳳冠,這段回憶會非常美好。”95后女孩李雅菲幸運地成為第100萬件鳳冠冰箱貼的購買者,還獲得了“紀念款鳳冠冰箱貼”和紀念証書。
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排隊等待一睹鳳冠“真容”的游客,從“明”展區一直排到“宋元”展區。
“文創產品讓觀眾把文物‘帶回家’,同時又吸引越來越多觀眾走進博物館關注文物本身,這形成了一個積極的雙向互動。”國博(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飛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潮”起來、“活”起來、“用”起來,不僅拓展出更廣闊的文化創新空間,也為文旅市場注入強勁活力。
挑選一款哪吒造型頭飾、與不同電影人物合影、看沉浸式舞台劇演出……前不久,在天津市河西區,“哪吒小鎮文化活動周”活動開幕首日,便吸引了數千名游客。
文旅消費群體多元、場景豐富、鏈條拉長。“我們將通過多彩、新穎的文旅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IP講好地方故事,將‘流量’變為長足發展的‘留量’。”天津旅游集團津旅發展公司執行董事范學軍說。
新鮮玩法、豐富場景、多元體驗融入日常生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江西南昌,滕王閣前,不少游客排隊“背詩”入場。千百年來,諸多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詩篇。
“詩與景共生、呼應,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詞文化賦予的意趣。”游客王穎說。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鮮玩法、豐富場景、多元體驗正不斷涌現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優秀傳統文化出圈傳播,煥發新活力。
中國傳統色彩蘊含著東方文化的獨特審美,中國流行色協會等發布的2025東方傳統主題色“絳紗色”,融合了細紗的柔美和絳紅的厚重,成為東方紅色系色譜中古風雅韻的代表之一。
國貨品牌“谷雨”的名字取自二十四節氣,產品包裝以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為靈感,柔美簡潔,既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又體現了中式美學的底蘊。
江蘇南京,秦淮河畔,一場由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同帶來的國潮電音快閃,將數千名觀眾的熱情點燃。三弦的古韻與電音的潮流相融合,讓人們感受到國潮的獨特魅力。
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實現創新創造,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東方美必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