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德安:系列举措促增收 千方百计助脱贫

2020年03月13日17:58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整合各方资源,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扶贫产业在“困境”中谋发展,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增收。

扶持帮扶“两促进” 破解扶贫产业“发展难”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德安县采取资金扶持和“一对一”指导帮扶等方式,打破疫情影响下扶贫产业发展的困境。

眼下刚过惊蛰节气,气温回暖,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食用菌基地的黑木耳在雨水的滋润后个头饱满、品相美观。3月10日当天,黑木耳采摘量达到6343斤,与近一个月采摘的总和4500斤相比,创下了单日黑木耳采摘纪录。驻村工作队队员胡伟说,面对最佳的采摘时期,当地组织村干部和贫困户、村民十余人全员出动,进行木耳采摘和运送。

今年,帮扶单位省高速集团计划在已有18亩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再投入300万元扩大规模并新建菌棒加工厂,产品实行订单式采购销售,从而构建菌菇生产、加工、培育、销售一体化扶贫产业链,助推贫困村走向小康村。

为发展扶贫产业,德安县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扶持扶贫产业发展,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销售和产业技术“一对一”咨询指导,帮助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此外,对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殖产业给予资金扶持,在去年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50%,切实减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成本和风险。

线上线下“两结合” 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

扶贫产品是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德安县积极主动出击,采取商超对接、线上吆喝线下送货等方式,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问题”。

去年年底,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扶贫基地18亩温室连体葡萄大棚内套种了杭椒,计划辣椒成熟后直接销往本地农贸市场和超市、餐馆,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辣椒滞销。德安县通过“邮乐购”线上+超市线下共同发力的模式,迅速打开了市场,2000斤辣椒销售一空。“2000斤滞销的辣椒从无人问津到销售一空,多亏了大家的帮忙,线上线下联动,携手解决了贫困户的烦心事。”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驻村第一书记蔡龙龙看着大棚辣椒一夜售空后高兴地说道。

面对扶贫农产品销售难题,德安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驻村干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排查摸底,了解农产品滞销情况,就近开发销售渠道,宣传鼓励群众购买扶贫农产品,做到县域内邮政免费送货上门。同时,推动扶贫产品进社区、机关、企业等单位食堂,积极接洽县城商超和农贸市场,组织优先采购本土农产品。此外,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通过“邮乐购”“社会扶贫网”“淘宝”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帮助解决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运输问题,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强助攻”。

稳岗返岗“两手抓” 破解复工复产“用工难”

就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长效手段。德安县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开辟贫困户网上招聘绿色通道,“屏对屏”碰面,“一对一”指导,促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应聘择岗,实现本地就近就业。

3月12日,笔者在德安县磨溪乡新田村八组的金小意医用敷料加工点扶贫车间看到,各个岗位的工人戴着口罩,有条不紊的缝制着纱布。正在熟练缝制纱布的贫困户刘金花说,在村干部的介绍下,今年留在了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一开始,还担心年后没活干,出去打工又不方便。现在好了,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既解决了就业,又能每天回家照顾孩子,心里踏实了。”刘金花说道。

为了让贫困人员更好地就业,德安县积极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已开发消杀员、防疫宣传员、出入管理员等临时性扶贫岗位78个,以每人不超过1000元/月的标准补贴用人单位,帮助未返岗贫困人员暂时性就业。同时,出台奖励政策保就业、促稳岗,对成功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园区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7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贴,对园区企业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700元/人的招工补贴。此外,引导贫困劳动力在本村本组的扶贫合作社、扶贫车间等扶贫经营主体就近务工,种植、采摘扶贫农产品,通过双手“勤劳致富”。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招聘活动38场次,参与人数38432人次,其中2019年外出务工返乡贫困劳动力2947人,经过就业帮扶已返工1984人,返工率67.3%。 (陈福东 郭涛)

(责编:帅筠、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