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一直坚守,直至好起来那一天!”

2020年03月14日08:09  来源:江西日报
 

  3月11日,时针指向18时,记者拨通了江西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插管敢死队”队长杜晓红的电话。彼时,身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5重症病区的她,正参与医护沟通会。“对不起,我稍后回复您。”杜晓红带着歉意轻声挂断电话。

  约两个小时后,记者接到杜晓红的回电,电话中的她声音略显沙哑。当天,她已经在重症病区连续奋战12个小时。“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抢回更多的生命。”杜晓红向记者打开话匣子,讲述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二附院)11名麻醉医生组成的“插管敢死队”,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故事。

  2月13日出发之时,二附院麻醉团队克服防护物资短缺困难,想尽办法,以最短的时间筹措到正压头套、防护面罩、插管用具和各种插管用麻醉药和抢救药品。用杜晓红的话说,“麻醉科几乎将防护‘家底’全部带往武汉。”

  目前新冠肺炎所有临床治疗中,气管插管是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气管插管过程中需要开放患者的气道,而危重患者气道里的病毒载量非常高,插管过程中患者可能呛咳,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溶胶,病毒会随之扩散到空气中。而我们与患者口鼻距离最近时不到10厘米,这也是团队被称为‘敢死队’的原因。”杜晓红说。

  气管插管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麻醉医生“一骑绝尘”的本领。“尽管十分危险,但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上,谁上?”杜晓红说,麻醉医生值夜班时接到最多的抢救电话就是“病人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需要立即气管插管!”因此临床工作中,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最多,技术最娴熟。

  绝技在身的“敢死队”走上抗“疫”战场,既有“勇”,还有“谋”。一个呼吸器和流体开关及吸氧装置的简单组合,就是“敢死队”队员华福洲带往武汉的专利“神器”,这项专利设备在二附院麻醉苏醒室应用多年,临床效果很好。在武汉已应用于需要氧疗的17例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患者呼吸症状均有改善和好转,已经有2名危重患者在该设备的帮助下转为重症,8名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

  抵达武汉后,杜晓红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制定了适合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急救气管插管流程。“特殊节点、关键时期,我们要将这一日常操作做得更精准、更细致、更快速。”杜晓红说,平时完成一次气管插管需要3分钟,现在多次培训中做到了90秒内完成操作。

  3月8日,Z15重症病房,一名消化道大出血的新冠肺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急需抢救。“病人状态很差,得知消息后,‘敢死队’队员立即穿好防护服,戴上正压头套,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杜晓红说,万幸的是,得益于前一日进行的深静脉置管操作,患者失血情况很快得到遏制,病情趋于平稳。

  “假如病人病情进一步恶化,气管插管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兜底’操作。”让杜晓红欣慰的是,经过积极救治,Z15病区大部分重症患者转为轻症。

  战“疫”即将满月,“敢死队”所有成员依旧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没有丝毫松懈。除了要完成急救中气管插管任务,“敢死队”还承担了所在病区的医疗任务,每名队员日常工作安排得满满的。11名队员各自被安排在4个医疗小组,一个值班班次达4至8个小时。

  采访结束前,杜晓红感慨道:“自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我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重返武汉到协和医院工作。但无论如何,我们会一直坚守,直至湖北、武汉好起来的那一天!”(刘 斐)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