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赣州市全南县,沃野铺满金黄,沉甸甸的谷穗随风起伏。“现在种水稻都不用愁销售,政府给‘包圆’,我们等着‘数钱’就行了。”全南县社迳乡江口村脱贫户叶新贵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在扶贫干部的积极引导下租种202亩水稻,当年的30亩山林已发展成了农村综合养殖园,一年有30多万的收入。
五年来,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2019年底的2.8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7%。全市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就业是脱贫攻坚的保障。赣州市始终把稳定脱贫、脱贫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广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围绕脐橙、蔬菜、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联结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目前,全市通过直接发展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方式,累计覆盖带动26.95万户贫困户增收,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的91.48%。
“村里很多人去了富硒蔬菜基地打工,可以照顾家里,又能赚钱。”在丰收节期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告诉记者,他把家里4个房间改建成了客房,办起了民宿。儿子在广东务工,儿媳在城里制衣厂的扶贫车间上班,既能赚钱,还能照顾在城里上学的孩子。
五年来,赣州市通过转移输出、建设扶贫车间、开拓扶贫专岗等综合措施,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全市共建就业扶贫车间963个,吸纳就业人口5.9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9222人。同时,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山林防护、学校保安保洁以及城镇城管、环卫、园林等一系列扶贫就业专岗,实施托底安置。目前,全市扶贫就业专岗共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4.64万人。
脱贫攻坚,住房为先。赣州市自2016年起实施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工作,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人员的住房安全问题,并同步解决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和老人住危房问题。2016年至2019年,赣州市享受中央、省、市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并改善住房条件的有6万余户,享受当地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政策并改善住房条件的有11609户,完成老人住危房专项整治8640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五年来,赣州市坚持搬迁与脱贫并举,不断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重点围绕产业、就业扶贫推进后续扶持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以来,全市共建设集中安置点334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3918人。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保障房建设,赣州市兜底解决了1.731万户最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五年来,围绕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赣州市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财政累计投入8.35亿元,按照每人每年260元的标准,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构筑“四道医疗保障线”。2016年以来,全市城乡贫困人口住院146.08万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74.94亿元,累计补偿68.90亿元,城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为91.94%。
五年来,赣州市精准实施教育扶贫,确保贫困学生“精准识别、不落一人”。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助金18.37亿元,资助各级各类贫困家庭学生219.32万人次。今年以来,为解决疫情期间贫困学生线上学习难题,为边远乡村2030个学生发放手机、配备流量,确保线上教育不漏一生、“停课不停学”。
五年来,赣州市不断织密兜底保障防线。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共计34.1万人,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45.67亿元。针对残疾证和慢性病认定证明办理手续繁多、程序复杂,群众办理难等,通过整合民政、残联和医保等部门力量,采取下乡或入户集中办理方式,变群众上跑办理为主动下沉办结。去年以来,全市组织评残工作队对疑似残疾人进行鉴定12524人次,上门办理残疾证8753本;组织慢性病认定团队开展入户或集中筛查服务126839人,通过慢性病认定41287人。
五年来,赣州市还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6万公里、桥梁580座,在江西率先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通水泥(油)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546.7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低电压治理58.5万户,老百姓结束了点煤油灯照明、电饭煲煮不熟饭的历史。全市贫困村实现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全覆盖,赣州成为全国首个电商进农村全覆盖的设区市。
今年以来,为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市委、市政府印发《赣州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稳定贫困户收入的若干措施》等4个重要政策文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以及贫困县摘帽“四个不摘”、非贫困县“四个不减”等要求,瞄准重点工作,明确挂牌督战责任市领导,推进脱贫攻坚“十大清零”行动,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对全市1.3万户、2.82万剩余贫困人口落实641名县级领导、3280名乡科级干部挂户包干,对每户未脱贫户,“一户一策”逐户研究制定帮扶政策措施,包帮扶、包政策落实,确保如期脱贫。(吴世勇 温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