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到幸福

——看吉安市如何以新思维治理河湖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2020年11月23日07:37  来源:江西日报
 

“宏阔的赣江一路北去,串起一颗颗明珠,其中一颗闪着耀眼之红、迷人之绿的就是吉安。”一位作家曾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吉安。近年来,吉安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河湖保护机制,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居全省前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长期维持在100%。在河与湖的治理中,让生态更加美丽、让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让社会更加和谐,“迷人之绿”给吉安人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

河湖保护更有力

站在吉安高新区江西燕京啤酒公司的污水处理站,只见四周绿意盎然,污水经过处理后,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退城进园以来,我们不断提高环保标准,落实环境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着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公司总工程师肖高文介绍,公司自2015年从县城中心区迁至吉安高新区后,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如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直接用于园区灌溉等,变废为宝,每年节省或产生收益300余万元,实现了环保与增效双赢。

近年来,通过划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控红线、开展水污染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吉安市打出治水护水“组合拳”,全面打响了碧水保卫战。目前,全市242个“清河行动”问题、36个侵占河湖岸线问题、42个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5个方面的96个问题,已整改完成91个;建成工业污水处理设施23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关停环保不达标生猪养殖场2679家,动工建设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43个。

河湖生态更美丽

让水活起来、清起来、净起来、美起来,这是吉安人对水生态的共同心愿。

群众的愿望,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为此,吉安市不断健全河湖长制,按下了水生态保护的“加速键”。目前,全市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流域+区域”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全市733条河流、13个建成区开放式景观湖、1253座水库实现了河湖长管理全覆盖。今年上半年,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长+检察长”,充分发挥检察部门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职能,让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修复更加有力。

河湖长组织体系健全了,在河湖之畔,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风景:在赣江吉水段,几名志愿者一手拿着垃圾袋,一手拿着钳子清理着岸边的塑料瓶、碎纸片、塑料袋等各类垃圾。志愿者是来自吉水县文峰镇水上社区的居民,志愿者肖水平告诉记者,水上社区常住人口不到4000人,却有一支42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当天气晴朗时,志愿者们便会自发来到赣江边巡江、护江。

不仅是文峰镇,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260支,志愿服务总人数达3400余人,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景区、市场等随处都可以看到水生态保护宣传语,形成了人人争当“河小青”的浓厚氛围。

河湖开发更有序

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吉安市把修复赣江及其支流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强岸线环境整治、做好水生态修复的同时,发展环保无污染的水生态项目,激活河湖经济这一新动能,也让河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有序。

“牧歌滩尾”景区是泰和县依托河湖生态资源打造的一个城郊休闲项目,今年2月,当地村民郭兆祯在景区附近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短短几个月,纯收入便超过了1.2万元。“按目前的客流量,预计全年可增收5万元。”他笑着说道。

“牧歌滩尾”只是吉安市发展河湖经济的项目之一。在水生态保护过程中,该市围绕发展水上旅游、康养度假、精品民宿等业态,水生态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泰和“牧歌滩尾”、吉水“桃花岛”已投入运营,泰和“蜀口洲生态岛”、神冈山旅游综合体等一批主打水生态文章的文旅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之中。(李 干 记者 杨建智)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