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 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书记市长共话“抱团发展”

人民网记者 秦海峰

2020年12月12日08:34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12月11日,2020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在南昌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及十二个观察员城市党政负责同志共聚一堂,共商共议,共话未来。

2020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现场 (人民网记者 秦海峰 摄

推动产业大对接 市场大统一

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GDP接近10万亿元,占到全国将近十分之一。当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更强的发展优势。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认为,首届会商会提出共同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远大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基础、更有条件实现。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已经走过了8年,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成效不断显现,为构筑更加紧密、更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放眼未来,应加快推进交通大联网、产业大对接、市场大统一、创新大协同、生态大保护、资源大共享,不断提高城市群合作水平。”王忠林表示。

王忠林倡议,联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和区域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争取国家级城市群发展战略早日落地

城市融合关键在于产业融合。长沙市市长郑建新认为,应在产业链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大协作、大配套,携手打造一批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崛起。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一步打破行政建制,清除市场壁垒,统一开放市场正当其时。郑建新还建议,应该推动市场信息互通和信用体系互认,在质量技术、金融市场、文化旅游等方面率先突破,形成同城化的开放环境,构建大融合发展格局。

守护好一江碧水,是各方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协作,探索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机制,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郑建新说。

今年的水灾和疫情,让各方更加深刻认识到,共同建立一个科学防控、统筹联动,应急协同工作机制非常必要。

郑建新建议,探索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等应急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完善定期联系信息通报、监测预警、联动响应、保障共享等各项整合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展开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个城市的协同合作,更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郑建新也认为,应加强工作协同和战略协作,争取国家级城市群发展战略早日落地。

加快构建立体式互联互通格局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第一次参加会商会,谈到参会的感受时,他表示,非常重要、很有收获。

四市同饮一江水,从“招手”互动,到“牵手”搭台,再到“携手”共进,四地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合作成果。

签署的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中,科技和产业都是“重头戏”。虞爱华认为,四地要勇于创新,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合作的优先领域。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的建设,四市之间将实现4小时内通勤:目前,合肥到武汉最快1小时38分钟、到长沙最快3小时19分钟、到南昌最快4小时10分钟,待合安九高铁明年通车后,合肥到南昌时间将压缩到2小时。

虞爱华表示,四地要联手抓住机遇,共同争取支持,突出规划衔接、工作对接,实现交通连接,加快构建立体式互联互通格局,高标准打造“2小时经济圈”,实现更高水平的“四通”。

错位联动发展 打造世界级制造中心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表示,四地在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建议引导产业配套聚集,错位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中心。

在创新发展方面,吴晓军建议,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优势,深化研发转移、交易等多个纬度的合作,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大市场联动。

吴晓军还建议,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建成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社保、医保、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盈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新格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

“建议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推出覆盖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多景区区域旅游一卡通、区域旅游护照等产品,改造游客旅游的体验。”吴晓军说。 

(责编:邱烨、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