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爱似晴柔

——新余实施“小荷工程”关爱农村寄宿学生

2020年12月14日07:10  来源:江西日报
 

  去年以来,新余市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实施以膳食改善行动、免费热水淋浴、免费洗衣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小荷工程”,目前已覆盖全市63所学校,惠及学生1.23万人,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称赞。12月初,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投入专项资金,让学生吃得好住得好

  7时,分宜县杨桥中心学校六(1)班的林希希和王世玉,抬着衣物箱走进洗衣房,将本寝室同学的换洗衣物放进女生专用洗衣机,倒完洗衣液后,轻触按键,洗衣机嗡嗡启动。

  “这边4台洗衣机是女生用的,那边4台是男生用的。对面是8个洗衣池,内裤、袜子什么的,在池子里洗。”林希希告诉记者,每个寝室都排了值日,轮流为同学洗晒衣服,挺方便的。

  记者走进学生寝室,看到被子折叠齐整、洗漱用品摆放有序。每个寝室卫生间内,新装了淋浴设施,用手一拧,热水喷洒而出。学校每天分四个时段供应热水,由寝室长保管热水卡。

  林希希说,不仅住得好,吃得也好了,早上一盒免费牛奶,晚上一份免费荤菜。“生活条件改善,爸爸妈妈更放心了。”

  杨桥中心学校校长辛勤介绍,全校148名寄宿学生,都享受到这项民生工程。膳食改善行动按照每生一天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为教学点中午需要带餐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膳食改善行动经费由市财政承担,热水淋浴、洗衣设备的经费分别由县、乡镇财政承担。

  “小荷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三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改造或新建学生食堂39个、浴室1555个,设置洗衣房49个、购置全自动洗衣机171台。

  好事做实,确保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

  新余市按照“市级有策、县区有力、乡镇有招、村委有应、学校有为、学生有敬、家庭有责、社会有爱”的“八有”思路,推进“小荷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小荷工程”的学校采访,记者看到各校食堂、洗衣房、淋浴室都张贴着各种规章制度,譬如对食堂运行管理、大宗食材采购、财政资金使用和人员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分宜县双林镇中心学校校长钟程平对此感触很深:“‘小荷工程’的实施,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

  钟程平说,以“小荷工程”为契机,学校推进了食堂标准化建设、洗衣房实用化建设、淋浴室安全化建设。实行了校领导和教师陪餐制,每周公布配餐食谱。组建了由家长、学生、教师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对食堂卫生和饮食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

  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还要可持续发展。在各级财政提供资金保障、社会各界爱心捐助的同时,新余市出台《“小荷工程”降低成本管理十条操作办法》,指导各校精细化管理,并实施系列降成本措施。

  各校在水、电、菜上做足文章。6时,渝水区罗坊镇蒋国珍小学的智能化中央热水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随着机器嗡嗡作响,热水进入管道循环。校长温永清介绍,这套系统以太阳能加热为主,水温控制在45摄氏度,每天分三个时段自动运行、关闭,实现最大限度节能、节水。

  新余市于今年起在实施“小荷工程”的学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度电成本将减少0.2元。记者在良山中学看到,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已全部运到施工现场,不久就可投产。校长余平算了一笔账:原先学校水电费每年要10万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加上细化水电管理,一年可减少水电费3万元至4万元。

  新余市提倡学校自办“小荷菜园”,蔬菜自产自用。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基本建成“小荷菜园”。

  拓展内涵,“小荷工程”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星期一至星期四20时,杨桥中心学校学生寝室的小喇叭,准时传出睡前故事。“熄了灯,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故事入眠,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杨桥中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林英霞介绍,“小荷工程”实施后,团市委启动“小荷夜听”计划,引入“新一千零一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睡前故事”公益项目,每天睡前播放故事,陪伴他们入睡,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配合“小荷工程”,各校不断拓展其内涵,开展各具特色的德育教育,使之成为有效载体。“文明寝室”“节约标兵”“劳动之星”等评比表彰活动广泛开展。

  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蔚然成风。记者在双林中心学校学生宿舍看到,每个寝室都取了名字:沁芳园、诗意园、欢乐园……室内墙上,张贴着各种文明标语、名人名言,构建温馨、和谐、文明的浓厚氛围。

  结合寄宿学生晚自习的特点,许多学校开辟“小荷之角”,让学生在手工制作、音乐、书画、朗读等活动中,增添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

  “小荷菜园”的推广,在降低食堂成本的同时,更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载体。(胡光华)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