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人生之路

——赣州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生动实践

2021年01月15日06:41  来源:江西日报
 

办校以来,共接收重点问题青少年2236人,矫正率达93.01%,这是赣州市第十一中学的成绩单。将该校列为平安章贡建设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坚持高标准建设运营,这是赣州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

2013年,为积极适应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新要求,赣州在全省先行先试创办了一所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公办全日制重点青少年教育专门学校——赣州市第十一中学。办校以来,经过多年探索,该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革办学模式 全力保障受教育权益

为找到一条既能填补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管理空白,又能保障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有效途径,赣州市第十一中学应运而生。学校采取市区合办、章贡区为主、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主要面向全市招收12岁至16岁初中阶段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的是因为年龄原因还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有的是经常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家长管不住、普通学校也管不了。”校长程懋伟坦言。

学校创新招生模式,建立了各县(市、区)综治办牵头,教育、公安、团委等部门协助,原就读学校配合的招生机制。“我们还畅通了回归通道。如果孩子表现良好,行为得到矫正,可回到原就读学校就读,也可继续留在赣十一中就读升学。完成义务教育后,有就业愿望并符合就业条件的,政府还积极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程懋伟补充道。

改革教育模式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九三班罗同学告诉记者:“入校前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变,渐渐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自信。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也有家长坦言,孩子到该校就读后,自己能安心工作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也更近了。

“我们侧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学校工会主席刘志强介绍,学校对每名入校生都会进行心理测试、访谈,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每月举办一次法制主题大讲坛,每学期第二个月组织学生走进法院现场旁听庭审,每学年组织一次“模拟法庭”竞赛活动……该校多举措推进法制教育常态化,保障学生接受日常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底线教育。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学校制订了“创优争先”积分考核办法,通过以奖代罚、设置加减积分等形式,鼓励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改革管理模式 破解常态化管理难题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打造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格局。

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行为和心理特点,学校招聘了34名复员退伍军人组建军事教官队,从公安部门选调了3名民警组建以公安干警为主体的安保队伍,为重点青少年群体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学校还改革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实行小班化、军事化、个性化管理,以班级管理为中心,以班主任为管理责任人,校领导跟班,教师、教官、辅警等人员参与协助的新型管理模式。“我们还加强家校联动,建立了家校群,及时互通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常态化开展家访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亲子活动。”八一班班主任叶倩妮说。

为了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赣州还从教育、公安、政法系统派出人员担任辅导员,参与学校一线管理和校外事务的沟通协调。全市各镇(街)、村(社区)以“摸情况、建台账、结对子、勤帮扶、常回访”五步工作法为抓手,全面参与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各县(市、区)综治办依托综治维稳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采集、数据导入,实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记者 唐 燕)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