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1毫米的精度间练好“绣花功夫”

昌赣高铁有一群“桥梁医生”

2021年02月01日07:28  来源:江西日报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今年春运期间,“千里赣江第一桥”——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以下简称大桥),日均有72对客车、超过6万名旅客从桥上通过。大桥全长2.156公里,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大跨度高速铁路斜拉桥,主跨长300米,具有水深、桩长、塔高、大跨等特点。

有这样一群“桥梁医生”,为了大桥健康运行,每晚用“绣花功夫”在0.01毫米的精度间精益求精,做高铁安全守护者。27岁的宁建平就是其中一员,他和6名工友都来自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

1月18日21时30分,7名路桥工在会议室进行班前点名、布置工作和学习规章:从带多少作业工具、哪个作业门进出,到每一项作业任务,都布置得十分详细。对于大桥的相关情况,宁建平了如指掌:“大桥综合应用了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了集荷载源监测、结构监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报警与评估为一体的智能化健康监测系统,共设置25个监测断面、455个传感器。每次检查,我们要对不同编号的锚头周围进行仔细测量。所有裂缝及动态位移、监测数据以0.01毫米级别来评估,细微如发丝的变化都要严密检查和监测。”

开完班前会,他们迅速将20多件检查机具搬上车,开始“天窗”作业。所谓“天窗”作业,就是等到夜深人静,最后一趟高铁列车进站后,将线路全面封锁,工程技术人员上道对高铁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准备出发前,宁建平接到母亲打来的视频电话,家在湖南的他已近8个月没有回家。简单和父母聊了几句后,他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23时10分,大家乘车抵达大桥附近,清点工具、拍照上传、等候施工命令……严格按照高铁作业流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宁建平反复叮嘱:“所有进入高铁线路的人和机具,必须原样带出,这是铁的纪律,进去前拍照,出来后再拍照核对,这是对执行纪律的严格闭环。”

23时30分,封锁命令下达。大家迅速行动,将所有机具搬上作业车辆,他们还得推车在线路上步行1公里,才能到达当晚作业地点。

当晚的作业项目是检查大桥索塔塔体和桥梁墩台设备。身强力壮的年轻工人卓林胜笑着说:“爬楼梯是我的强项,今晚要大显身手了。”检查120.6米高的索塔塔体,首先考验的就是路桥工的体力。大家不仅要注意自身安全,还要保护好携带的检测设备。

塔内480级爬梯,有的是螺旋上升的斜坡式简易梯,有的是直上直下的竖梯,中间又无休息平台,每次大家需要手脚并用,花费近1个小时,才能艰难攀爬到塔顶。索塔内作业空间封闭,内部狭小,作业爬梯一次只能上下一人。抵达塔顶要仔细察看避雷装置和航空障碍灯,确保夜间随时显示信号。每一次爬上塔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站在仅15平方米的塔顶作业面往下看,难免心惊胆战。宁建平介绍:“我们早已习惯这种工作状态。我们每季度必须全覆盖检查一遍,不仅要爬上120米高的塔顶,还得从桥面通过132级爬梯下至40米处墩底,对墩台进行全方位检查。梁内空间密闭,涂装油漆味刺鼻,而且常年闷热,即使是三九严寒,豆大汗珠也不断从工友们的脸上滑落下来,有时工友还得租船对6个水中的桥墩进行检测。”

1月19日凌晨4时,“桥梁医生”们完成任务。回到工区,他们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

压题图:近日,宁建平与工友爬上大桥索塔塔顶检查避雷装置和航空障碍灯,为塔顶装置进行刷图编号,确保夜间信号显示正常。(肖 平 记者 刘佳惠子)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