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托起富裕希望

2021年02月15日08:25  来源:江西日报
 

“刘主任,还有没有大棚了?我想多种一些。”这些日子,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办主任刘晓福没少被村民追着要大棚。新的一年,想扩大种植面积的村民不少,潭头村村民张忠华就是其中一个。

张忠华早年和妻子在外务工。因为缺技术,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2013年,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张忠华不得不回到家乡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这些年,于都富硒蔬菜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张忠华跃跃欲试。2019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承包了10亩大棚。“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技术员的精心指导,我成功了!”2019年底,掌握了种植技术的张忠华又承包了10亩大棚。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于都县梓山镇蔬菜产业园,见到正在地里忙活的张忠华。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这个采摘基地离城区近,正月初一到元宵节这段时间,生意肯定好得不得了。”

“当年为了发动大家种植大棚蔬菜,可没少花心思。”刘晓福说,这几年,越来越多人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增产增收,全镇的蔬菜大棚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在产业园,记者还遇到54岁的曾宪标。曾宪标以前一直靠水电安装挣点生活费,一家人的日子并不富裕。在看到一个个村民像张忠华一样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致富后,2019年底他也承包了15亩大棚,2020年增收10多万元。“春节假期一结束,我就准备把水管铺设到大棚里。”曾宪标说,当前大棚里的灌溉装置是早几年建大棚时安装的,靠抽水机才能把水引流到大棚里,噪音大、成本高。重新安装水管后,可以将河水直接引入大棚,既方便又实惠。

同行的于都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刘永松告诉记者,于都县是农业大县,历来家家户户种植蔬菜,但2017年以前大部分是零星露地种植,靠天吃饭,蔬菜产出不足长期困扰当地。

近年来,于都县加快唱响“富硒蔬菜”品牌,通过“龙头带着种、合作社领着种、单位帮着种、示范户引着种、农户自己种”等形式,重点推广丝瓜、辣椒、茄子、苦瓜等富硒蔬菜种植,着力构建以富硒绿色蔬菜为主导的富硒农业产业,吸引了一大批经营主体,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仅在梓山镇323国道沿线9个村,就建设了万亩连片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每年为市民提供时鲜富硒蔬菜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周边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解决发展富硒农业产业瓶颈问题,县里除了组织大家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外,还聘请了近40名技术人才驻点在基地,巡回指导和督促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农事。同时,引进55名外地菜农示范种菜,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刘晓福告诉记者。

“技术员时不时来我们基地,这段日子没少教我们防霜冻。”蔬菜种植户黎文告诉记者。2018年,他一口气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随着游客井喷式增长,黎文的蔬菜越卖越火,游客们纷纷进入蔬菜基地体验现场采摘乐趣。“有了游客,不但不用担心销路,还能比市场上每斤多卖两块钱。”黎文说,2020年,他承包的大棚面积增加到30亩。年后,他准备加大体验式采摘蔬菜种植面积,抢抓梓山镇潭头村旅游商机,多挣些钱。

如今,为扩大销售半径,于都已引入多家专业蔬菜营销企业,开拓外部市场,对接国外市场。于都蔬菜“登上”中欧班列,国内销售市场涵盖了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各大城市。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富硒蔬菜已成为于都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建立健全蔬菜初加工、深加工、物流配送、生态回收全产业链。”刘永松笃定地说。(宋嘉华 记者 唐 燕)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