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两岸春风暖

——全南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1年02月25日19:38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

地处赣之南、粤之边的全南县,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由于各种原因,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堪称不是贫困县的“贫困县”。面对严峻的挑战,2016年换届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精准施策,务实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8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县4626户1536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163.57元增加到2020年的10319.78元,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连续三年在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县。

牢牢扛起“第一责任”

筑牢夯实责任体系。全南县始终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压实县乡村三级十类脱贫攻坚责任主体责任,构建起上下联动、环环相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县四套班子领导坚持做到“五个一”,每月到挂点乡镇和挂点村至少调度1次脱贫攻坚工作;每月进村入户走访不少于1次,年内对全村贫困户至少上门遍访1次;行业扶贫分管县领导每月至少调度1次行业扶贫工作;每人挂点1个扶贫产业基地,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带头落实遍访行动,逢重要会议必讲、下基层调研必看脱贫攻坚,深入一线抓指导,进村入户访贫困,定期调度强推进。乡镇集中精力抓脱贫攻坚,工作上实行“一边倒”,各类资源优先配置到脱贫攻坚工作上;行业部门以“十大项目”为抓手,把扶贫政策、帮扶措施落实到村,惠及到户。

一线锤炼干部作风。全南县始终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省市县112个单位定点帮扶,2381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86支驻村工作队、237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队员驻村帮扶,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忠诚担当诠释人民至上的理念。

用好下足“绣花功夫”

做到精准识别。为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少”,全南县咬定“精准”二字不放松,下足“绣花功夫”,聚焦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指标体系,全覆盖开展大排查,户户过筛,人人过关。做到精准识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结合“七步法”程序和“七清四严”要求,建立信息化、大数据比对机制,确保不“漏评”“错评”。对201户691人脱贫不稳定户、185户657人边缘易致贫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提前帮扶,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

坚持精准制策。为全县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确保帮扶计划落到实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针对贫困户收入可能下降的问题,出台4个专项政策文件,打出“组合拳”,从产业、就业等方面进行点穴式精准帮扶。

实行动态管理。每季一筛查,通过在非贫困户中找“短板”、在“边缘户”中找“漏评”、在贫困户中找“错评”和“政策遗漏”、在脱贫户中找“错退”的“四找”方式,实现贫困人口动态监测、进退有序。

做实做稳“两业扶贫”

做实产业扶贫。全南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参与度和受益度。为推进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培育了高山蔬菜、芳香花木、林下灵芝农业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畜禽、蜂蜜、葡萄、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通过建立经营性、工资性、生产性、政策性、资产性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链接带动91.53%贫困群众走上了产业发展的道路。五年来,发放奖补资金超2086万元,发放扶贫信贷资金3.5亿元,帮助贫困群众“造血”脱贫;通过“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600多户,户均增收1.36万元。

做稳就业扶贫。紧盯“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构建转移输出、扶贫车间吸纳、扶贫专岗安置、能人创业带动、技能提升促进的“五驱动”就地就近就业扶贫体系。2016年以来,投入就业补助资金3548.22万元,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通过“一人一策”帮就业、“一企一策”稳就业、“一村一策”扩就业,实现有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全部“清零”。全县21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412人,公益性岗位安排就近就业1502人,实现有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全部“清零”。

切实提升“幸福指数”

加大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五年来,投入3.17亿元建成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档立卡户405户1609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投入8.57亿元,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为2.11万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1606.86万元,实现全县无一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投入6.89亿元,新建县人民医院,完成了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68个村卫生室全面提升改造,贫困人口“四道医疗保障线”实现全覆盖,全县2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了19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2万农村人口实现饮水安全。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安全鉴定,建立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动态排查和问题动态清零机制,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聚焦“七改三网”基础设施,投入扶贫资金近30亿元,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集中资源力量抓实办好路、桥、水、房、沟等民生实事建设,改造国省道106公里、县乡道380公里,“四好”农村路四通八达,实现自然村干道和入户路硬化、农户安全饮水、村庄通电通广播通网络3个100%全覆盖。按照“五抓五美”思路,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树垇村、兆坑村、田心村、川垇村、古家营村等8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全南干部群众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交出全南的满分答卷。(钟慧燕 张美霞 李兆伟)

(责编:毛思远、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