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历经17年调查发现

江西武夷山仍有40种模式标本鸟栖息繁衍

2021年04月21日07:19  来源:江西日报
 

  跨闽赣两省的武夷山,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4月18日,记者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获悉,该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程松林等科研人员历时17年开展鸟类调查,发现42种模式标本出自武夷山鸟类,有40种至今仍在武夷山江西境内栖息繁衍,且种群稳定,而另外两种鸟即红尾噪鹛和蓝鹀未见踪影。

  保护区科研人员已就上述情形撰写论文《武夷山区产鸟类模式种和亚种记述及其资源概况》,于近期在《动物学》杂志正式发表。该论文进一步佐证江西武夷山是40个鸟类模式种的庇护所和物种基因重要保存地,也是“世界著名模式标本产地——中国武夷山”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且得到了权威专家认可。

  程松林向记者介绍,科研人员从事鸟类分类和亲缘关系研究时,常常需要选择原产地首次发现并被命名的鸟种作为标准范本,进行比对。这类鸟被称为鸟类模式种或模式标本鸟,在科研中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他说,我国是世界上鸟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动物志·鸟纲》等文献记载,自1861年以来,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被命名的鸟类模式种有943种,其中武夷山境内有42种。据介绍,黄腹角雉种群调查结果是此次科研中最突出的成果。黄腹角雉是中国特有种,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等地,40多年前曾被认为可能已灭绝或面临灭绝。历经我省科研人员持续17年的调查,已查实武夷山江西境内海拔800米以上森林中一直完好保存黄腹角雉野生种群,目前数量超过500只,其中逾100对成鸟每年都参与繁殖。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已知最大、人类认知历史最为长久且相对最为健康的黄腹角雉野生种群。(记者童梦宁)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