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从笔端来的五种书体——漫谈书法和养生(之七) 

2021年04月22日18:28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方立

▲ 方立作品:篆书《千字文》60cm×430cm

寿从笔端来的五种书体

——漫谈书法和养生(之七)

文/方立

中国汉字和书法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篆隶楷草行为代表的五大书体,这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也具有修身养性的物质功用。五种书体具有书文合一的情意美、书画同源的造型美、书乐同归的节奏美、书舞同势的线形美、书家风格的个性美,不同书体各尽其美。篆书之美在于圆通、隶书之美在于方峻、楷书之美在于端雅、行书之美在于流婉、草书之美在于振迅。线条美是单相美,字体美是个体美,章法美是整体美。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地之美就是自然之美,万物之理就是自然之美的准确认知和表达。美美与共,美乐与共,美健与共。书法线是感情线、心灵线。同音乐一样,书法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得书法之道如同得自然之道,帮助人们同宇宙天地建立和合关系,促进健康长寿。

▲ 方立作品:隶书《千字文》60cm×360cm

五体书写形式是不是与生俱来就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节律、促进练习者身心健康呢?这样联系和比较,有些牵强附会。但是,确实有人这样总结五种书体对养生的作用:

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形体匀圆整齐,是秦官方公布的标准字体。小篆是文字之源、书法之祖,具有龙德之美。对称、平衡、等距、重心等,无不体现出小篆对阴阳变化、万物之理等自然规律的把握,通过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方法,表达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只有心气沉稳者方能入定,心浮气躁者难达高雅境界。故书法有“篆籀之气为贵,书不通篆,难以高古”之说。书写小篆需要意在笔先、预想字形,如对至尊。欧阳询在《传授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这样的气沉丹田、潜气内运,自然符合中国人的养生之道。小篆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具有静气凝神功用,尤其适合焦虑、紧张和躁动患者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练习。在诸书体中,最具养生功能的非小篆莫属。

▲ 方立草书作品:刘方平诗《月夜》34cm×68cm

隶由篆简化而成,始于秦,盛于汉魏,形体横向舒展、纵向紧凑。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患者的情绪有帮助。

楷由隶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老庄哲学的“致虚极,守静笃”,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是视为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途径。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练习楷书能够促进这样境界的形成,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行书介于楷和草之间,较楷简便,较草易认,写得规矩的叫行楷,写得放纵的叫行草,始于汉末并一直通用至今。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可以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 方立作品:楷书《千字文》60cm×360cm

草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形体简朴、布局整齐。今草是章草与楷书相结合发展而来的,偏旁互相假借、笔势牵连相通。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的,字形变化繁多、笔势连绵回绕。草书体态放纵,大起大落,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患者练习。

▲ 方立草书作品:杜牧诗《秋夕》34cm×68cm

周星莲《临池管见》说:“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颜真卿《争座位帖》的矜持和《祭侄稿》的哀怨,都从字里行间反映了书者的心境。千百年来,书法家总喜欢用不同书体表达不同心境。哀则迟,愤则疾,乐则畅,静则缓。草书狂放,适合悲愤,不适合哀伤;正楷端庄,适合娴静,不适合愤怒;行书畅开,适合舒展,不适合奔放;隶书静穆,适合庄重,不适合轻松;篆书古雅,适合装饰,不适合实用。

▲ 方立作品:草书《千字文》60cm×360cm

各种书体对养生的功用是相对的相通的,不能绝对化理解。但是,任何一种书体的书法都强调,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一章之法美在布局。起止得宜则无画不秀,结构有道则无字不佳,布局合理则无章不美。同一切艺术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规律一样,书法艺术的正体和草体、碑和帖、规范性和随意性、共性和个性、金石气和书卷气、北方和南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无论何种书体的书法,基本表现形态都是点线的运用,是简单的点画组成了千变万化的书法,不同的审美观以及不同的技法决定不同的书风流派。这既包含了书法美的特殊规律,又包含了包括养生美在内的所有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形神双修的书法练习,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人的养生同自然的动静、阴阳五行生克关系相适应的要求。唐朝和尚皎然曾经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这是讲书法排忧解闷、开拓胸襟、昂扬向上的作用。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清代名医吴师机《理论骈文》说,看花解闷,听曲解忧,有胜于服药者也。

(责编:毛思远、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