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彰显大气魄

——鹰潭连续11年获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的背后

2021年05月21日10:29  来源:江西日报
 

鹰潭,一个面积只有3500多平方公里的江南小城,“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开放的基因自古有之。

1986年,鹰潭被国务院列为甲类对外开放城市和沿铁路干线重点发展城市。

鹰潭人民深知,不沿边、不靠海的鹰潭,面对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和域内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必须抢抓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紧紧抓住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契机,以更大力度激活开放基因,走好开放的必由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鹰潭市完成外贸进出口4702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出口完成1564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鹰潭市连续第十一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贵溪市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材料),余江雕刻文化出口基地被认定为江西省文化出口基地。

引进来海纳百川,走出去海阔天空。如今,鹰潭正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推进对外开放。

大开放格局的形成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开放平台。鹰潭聚焦聚力提升开放大平台,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载体支撑。

港口是城市的宝贵资源。鹰潭不仅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同时也具备信江水路的交通优势。2019年12月29日,鹰潭港综合货运码头开工建设。从此,江西的入江口被搬到了鹰潭的家门口,江西“千年赣鄱黄金水道”变成了鹰潭通江达海、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

今年3月4日,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正式揭牌,将承担铜、铝等有色金属、五金建材等生产资料大宗货物为主的仓储和中转,同时为生活资料的区域调拨提供便捷服务。依托铜产业集聚优势,以万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为支撑,鹰潭正加快打造集铜进出口贸易、加工、报税、铜期货交割、铜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内陆开放平台,并通过物流补贴、供应链金融、设立集装箱还箱点、开通铁海联运“五定”班列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有了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支撑,在内陆双向开放中,鹰潭大有可为。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产业必须强。鹰潭聚焦聚力培育开放大产业,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融合,新旧动能转换。

鹰潭市坚持聚焦主导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头部企业重点招商计划和产业链整体承接工程,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鹰”“鹰商回归”等行动,着力引进更多“高大上”“链群配”企业和项目。2020年,全市新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1个,新引进“5020”项目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2019年7月,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在龙虎山的丹山碧水间举行。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高管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5G和物联网领域热点问题开展深入探讨。

近年来,随着“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鹰潭物联网产业风生水起,依托移动物联网、5G等领域的先发优势,鹰潭大力实施铜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显然,鹰潭开放型产业的传统动能在不断减弱、新动能在迅速增长,由此也带来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对外开放不仅需要胸襟气魄,更需要好的环境。鹰潭聚焦聚力优化开放大环境,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精准的政策扶持。

鹰潭海关积极落实原产地证无纸化等措施,让辖区600多家外贸企业更好地享受“关通天下”的便利。为了简化通关流程,最大限度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鹰潭海关专门为企业开通24小时预约通关通道,推广进口“两步申报”、出口提前申报、汇总征税等一系列通关改革措施,让企业货物“即到即放”。今年一季度,鹰潭海关出口通关时间仅0.37小时,位居全国前列。

眼镜产业是鹰潭的传统产业,眼镜出口企业众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严重影响了眼镜产品的出口。鹰潭市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眼镜产业园区,召开眼镜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出台了《关于支持眼镜产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鹰潭是全国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铜消费区。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鹰潭把维护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解决铜企业实际困难。2020年12月28日,全省首票符合国家标准的进口再生铜在鹰潭海关顺利通关。这意味着内陆地区进口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的政策通道进一步打开,对于鹰潭市广大铜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记者手记: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鹰潭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谋求“四个争先、三个突破”,其中“突破”之一便是“推进对外开放,在聚集资源要素上求突破”。随着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环境的进一步提升,鹰潭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记者 钟海华)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