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放大特色优势 努力实现“以绿生金”

——专访武宁县委书记杜少华

2021年05月24日09:19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春末夏初,草木欣荣。近日,记者前往武宁县,采访县委杜少华书记。

记者:杜书记,您好!请您谈谈武宁是如何谋划开启建设现代化山水武宁新征程的?

杜少华:武宁作为一个山区县、生态县和移民县,要想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争得应有地位,成为同类县(市、区)的“领跑者”,必须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为此,我们确立了未来五年以及2035年的远景目标,归纳起来就是“一二五六”:“一”就是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首要战略为主题;“二”就是紧扣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两条主线;“五”就是跻身县级市、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县、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成全国旅居时代最佳目的地、建成全国特色康养最美福地五个定位;“六”就是做好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结构、做活全域旅游、做旺城市人气、做强“五美”乡村、做实民生实事6篇文章。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推动“五个勇争先、六个作示范”。“五个勇争先”,就是努力补齐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内需潜力、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短板,实现同等条件区域争上游、全省年年有进位;“六个作示范”,就是推动城镇建设、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文化发展、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等已经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的领域走得更高更远,力争进入“领跑圈”。

今年,我们积极策应省委确定的“项目大会战”活动,将项目建设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必答题,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上,武宁开工43个项目,总投资近250亿元。

记者:武宁是如何利用好山好水优势、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

杜少华:几年来,我们致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2016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鲜明提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着力构建“五大生态”,全力打造“三个示范”的发展思路。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国内顶级专家担任生态顾问,组建“生态智库”,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树立“绿色政绩观”。首创的“林长制”写入《森林法》,在全省启动“生态产品储蓄银行”试点工作。

秉持“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取舍有度,致力实现河清岸美。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工程,建成城区污水管网156.2公里,园区污水管网60.7公里。严格做“减法”,以“留白”的方式布局城乡建设,滨水区域一律不搞地产开发,只做生态修复和适当的景观。“武宁之窗”“武宁之眼”“桥中桥”、滨湖生态新城串点成线,形成25公里“环城—滨湖”景观链,县城所在地西海湾已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澧溪北湾、官莲东山等滨水区域依托良好的生态,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七彩”农业和生态旅游,引入大健康企业37家,打造省市农业产业示范园4家。在修河、西海沿线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民宿、森林康养、怡情研学等新业态,涌现出罗坪镇悦山居、上汤温泉旅游小镇、泉口香榧小镇等一批“美丽经济”示范点,北湾半岛森林康养基地入选江西省首批40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辽燚环保、安谱达新能源、“数字经济”智慧园区、“上峰上水”天然饮用水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蓄势勃兴。

记者: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武宁是如何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杜少华:武宁天生丽质,清净无染。连续四年获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先后摘得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十佳避暑康养小城、全国乡村旅游夏季精品线路等30余项“国字号”殊荣,2020年成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的创建工作概括为“三全三多”:一是全员发力,“政企民”多元并进。成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挥部,高起点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7个重点乡镇的旅游规划。此外,还将旅游元素融入其他各项发展规划之中。每年召开示范创建大会,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出台奖补办法,对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等市场主体“论功行赏”。全面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组建旅游产业投资公司,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向旅游产业。依托“中国艺术装饰之乡”优势,在全国4000多家武宁人创办的装饰公司开展“我为武宁代言”活动,唱响“山水武宁”品牌。二是全域共建,“山水城”多点开花。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把农村当园林建,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9个,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6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示范村庄53个。欢乐湾康养小镇、华夏水上乐园、鲁溪洞等30多个旅游项目遍布城乡。重磅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西海湾国家4A级景区。坚持5A标准、5A理念、5A服务,精心打造220国道“幕阜风情”和305省道“九岭风光”美丽示范风景线。以“林改第一村”长水、北湾半岛为代表的“乡村武宁”风景线和武宁万亩野樱花、阳光照耀29度假区等美景在央视亮相。三是全季升温,“水陆空”多业融合。围绕“春赏浩瀚花海、夏游万顷碧波、秋登九岭幕阜、冬泡原汤温泉”四季乐游主题,持续推动多业融合。成立旅游船务公司,开通庐山西海各景点的“水上公交”,常态化配备直升机,实现10分钟通达所有景区。开发热气球、滑翔伞、三角翼等低空旅游产品,武宁西海水上乐园、黄金海岸水上运动俱乐部等投入运营。打造大型实景水秀演艺项目“遇见武宁”并常态化运营。打造“长水桥中桥”夜秀产品,开通画舫夜游西海湾项目,形成“昼+夜”全天时旅游产品。高标准打造文创园,将国家级非遗“打鼓歌”、省级非遗“采茶戏”植入景区,加入全省剧场联盟,引入国内外高水平院团每月演出。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悦山居、林云山居、“天天惦记”、桐林山宿、北湾人家等一批高端民宿在市场上渐成品牌。

记者:武宁是“全国文明县城”,2018年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杜少华:为进一步擦亮中国最美县域的特色品牌,在赢得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入场券的同时,武宁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全省“最干净县”等殊荣。三年来,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汇聚合力抓创建。成立了我和县长双挂组长的创评机构,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将创文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严格考核奖惩。每年安排专项创建经费,实行挂图推进、定期调度。召开全县性创建工作大会16次,我和县长深入创文一线督导调度14次,现场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严格对照测评体系、重点目标要求,将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县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做到项项都有“时间节点”,人人都有“任务清单”。二是紧贴民生抓创建。三年累计投入近30亿元,深入开展净化治脏、序化治堵、美化治乱行动,推进老旧小区、老城街道、路网改造,实施重点整治、专项整治、精细整治三大行动。在城区,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湖滨北路、豫宁大道等7条老城区主干道的“白改黑”工程建设和主干道外立面改造之后焕然一新,对心怡水湾、天水名都、湖岸花城等一批小区实行“精品式”改造,新建和改造提升7个农贸市场、划行归市一批零乱业态。在乡村,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努力构筑“全景武宁”,把乡村每个节点都雕琢成清新雅致、别具风格的景区景点,形成“以线带面、全域皆美”新格局。同时,常态化开展以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我武宁,净我家园”活动。三是新风引领抓创建。将“文明出行”“诚信守法”等指标纳入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和干部考核,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家喻户晓。发展和壮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文明行动。在全县开展身边好人、各类模范典型推荐评选和表彰,使崇德向善成为普遍共识,“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名声更加名副其实。

(责编:邱烨、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