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留下的片纸温情——乾隆年间南昌人李采手札赏读

2021年06月04日09:39  来源:江西日报
 

  □ 陈米欧

  当下的收藏界,手札算是一个热门。因为信札看似尺幅小,但是字数多,因而留下的信息量也大,无论从审美角度和史料角度,都比一幅简单书法作品内涵丰富。笔者近日过眼了一件老信札(上图),为清乾隆期一名南昌籍官员李采所书。

  这件信札首先打动人的是其书法风貌。

  笔者看过不少清人信札的书法,基本呈现两类书风现象。一类是有来路有出处的书法,比如取法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刘墉、何绍基、赵之谦等行书一路,这类有张之洞、翁同龢等;另一类是在馆阁体或杂糅体基础上加快连带的书写,这类较广泛,风格也五花八门。此通李采信札就属于后一类。书写特点是,点与横画保持了楷法严整的特征,通篇却又写得自然流畅——间架随性、线条时有跳荡,可谓在矛盾中有统一,别有风味。在体现昔日书写时风的同时,这个信札的书法面貌跟今人拉开了明显距离,而距离就产生了美。书法家龙友博士认为此信札“有些刘墉的感觉,又保留了董其昌笔意,典型的康乾转型期风貌”。保留了时代特点,这也正是此通手札第一眼让人喜爱的地方。

  信札的内容是什么?经研读得释文如下:

  来翰并钱票,领读之下,具澂眷注勤拳,感谢感谢。本拟立券存据,复计之似觉摄于俗辈交易,惟有铭泐以报云谊耳。至前谕云云,不待到樊城,自有回音也。余容面谢,并候即安,不具。年愚弟李采顿首。侍敬璧。

  理解这段信札文字,有几处遣词造句需要弄清楚。譬如“勤拳”,即“恳切真诚”的意思。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诗:“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宋王禹偁《籍田赋序》:“谨上《籍田赋》一章,虽不足形容盛德,亦小臣勤拳之至也。”其意思就大抵相近。又如“铭泐”一词,意思是铭刻,铭勒,形容永记不忘。“年愚弟”,按历史学家吴小如的看法是,“称‘愚’的一方必须辈分大,或年龄长,或社会地位高,才有资格向对方如此自谦”。不过这实际只是一种情况而非全部。清福格在《听雨丛谈》说:“亲戚称‘姻’,世交称‘世’,同年只称‘年愚弟’。”此外,同科举人或进士之间也这样谦称。在此封信札中,“年愚弟”或是后面这两种情形,即对方跟李采是同年或同科的士子。

  信札的内容比较简单,大意是接到了朋友的信和钱票,表达了内心十分感谢之情。考虑到是极好的朋友,这借的款子也不立字据了,到时面谢。

  有关李采的记载极少,不过,也能查到两条。

  他是清朝名臣李湖之子,并在其父李湖死后守孝满三年,得到了朝廷的“加恩”录用。《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中有这么一条记录:“乾隆四十九(1784)年甲辰十月,庚子上幸圆明园。谕:原任巡抚李湖,历任封疆有年,前在广东巡抚任内,办理地方事务,甚为出力。今伊子李采服阕,来京谢恩,著加恩以内阁中书用。”

  另一条记载来自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其中记载,乾隆五十二(1787)年十月初九日,军机处呈给乾隆皇帝“拟赏详校四库全书各员名单”中,李采出现在12名内阁中书名单中,具体赏赐是:每人拟赏缎一匹。这说明李采1787年还在京城为官、没有外放。

  以现有的资料看,关于李采的生平,如何娶妻生子、为人处世怎样、是否留下官声政绩等,就无可考了。但幸好有这通极稀罕的信札,留下了这历史时空中风轻云淡的这一瞬。其片纸温情与笔墨风致,引人遐想。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