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到鹰潭市余江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办事的群众,都发现进门右手边最显眼的工作台新增设了一个服务单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坐在工作台位上的人也不是一般工作人员,而是值班领导。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跑来跑去、枉费周折“办不成事”的大问题。
该局创新做法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领导值班台二合一,除了能对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及时协调沟通负责到底,而且对其它服务窗口和服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部分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整合,加强跨部门统筹协商,推进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的不断优化。
据悉,“办不成事”窗口受理事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不能办”,因违反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不能办理;二是“不好办”,因材料短缺或情况特殊而无法立即办理的事项;三是“不给办”,主要因工作人员怕担责、不作为、互相推诿而导致的情况。对于“不好办、不给办”的,由值班领导现场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通过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优化流程等帮助其解决问题;而对于 “不能办”的,就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政策。
翻开该大厅的《“办不成事”受理事项登记本》,这个窗口近一个月以来“无人问津”,而该服务大厅一个工作周的办件量是4894件,可见与普通窗口相比,这个新设窗口比较冷清。“在大厅,大多数事情都能办了。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容缺受理……不好办的事儿的确不多。” 大厅负责人分析这个窗口“冷清”的原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局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该局还形成了定期梳理反馈沟通的机制,对于反映出来的高频事项,通过组织相关股室研讨共同制订相应解决方案,让事情从“办不成”变成“办得成”,让群众坐上了解决难题的“直通车”。(邵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