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方便群众又不影响市容环境
南昌市东湖区为便民摊点设置专用摊位
买的裤子腰有点大,需要收一收;雨伞打不开了,想要修一修;鞋子蹭破了点,补一补还能穿……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便民的小修小补摊点在街头越来越少见。如何既方便群众,又能在不影响城市环境的前提下,让一些家庭困难的便民摊点从业者安心做事?南昌市东湖区利用街头巷尾的边边角角,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我刚到南昌租房的时候,找了2个小时也没找到配钥匙的摊点。”从赣州到南昌工作的小温说,最后在房东带领下才在一条小巷内找到配钥匙的摊点。
“小修小补摊点具有流动性、低成本、便民的特点,同时又是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在这中间找到平衡,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东湖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充分考虑流动摊贩的生活生存需要和市民需求,利用具备条件的城市空间,设置小修小补专用摊位,供街道辖区摆摊设点的下岗职工、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9月22日上午,记者在戴家巷社区内看到,政府部门出资在小巷内搭建了一排长长的隔间,隔间内分别有修补衣服、修锁、修伞、修鞋、修家电等摊点入驻,不少居民来此修理家中小物件。
“我修补衣服十多年,以前在街上摆摊被城管驱赶,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免费的格子间营业。找我修补的人多了,做事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正在修补衣服的曹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所有的便民服务点,都是依照‘小修小补’标准,以服务性行业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卫生、噪音扰民等问题,让服务点与居民能和谐相处。”东湖区城管执法大队公园中队周春轶说,在戴家巷设立的便民服务点,摊主都是本社区的困难户,对于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非常珍惜。如果有出店经营、噪声扰民之类的违规行为发生,执法队员会进行打分,以此作为后续便民服务点经营权分配的参考,实现经营秩序的长效管理。
据悉,目前该区设置便民服务点约30处。对没有条件建立室内便民服务点的街道、社区,执法队员通过在地面喷涂白线,规划经营区域,力求让便民服务点覆盖更多居民区。(记者蔡颖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