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江西要闻

萍乡奋力推进“五区”建设 打造“最美转型城市”

2021年11月26日07:43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冬日的萍城处处生机勃勃,大街小巷洁净如新,鲜花、绿树、蓝天、白云令人赏心悦目。身着红马夹蓝背心的志愿者维护交通、劝导文明、保护环境,他们的身影成为城市里又一道亮丽风景。

  2020年,萍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令每个萍乡人骄傲和自豪,他们由衷自觉爱护这份荣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她增光添彩,朝着更高的目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试点城市勇毅前行。

  11月5日,上栗县鑫满达线路板产业园。“我宣布,萍乡市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随着市委书记陈敏一声令下,吹响了萍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以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动能的“集结号”。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过去5年,是萍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5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设区市。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全力推进煤炭、钢铁、花炮等五大传统产业去产能、调结构、促升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等6项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奖励。海绵城市连续3年“国考”第一,从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顺利入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名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累计投入民生资金970.8亿元,办好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实事。累计实现新增就业15.51万人。连续6年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第一。文旅产业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功举办全国性“安源精神”学术讨论会。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力推进甘祖昌学院建设,系统构建“1+4+N”党性教育基地,深入推进基层党建,4600多个基层党组织完成“三化”建设。

  勇担新使命,启航新征程。未来5年,是萍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科学谋划,擘画蓝图:奋力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内陆开放赣湘合作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五区”建设,打造产业升级美、绿色生态美、城乡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会风尚美“最美转型城市”,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萍乡篇章。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80亿元,年均增长7.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

  坚持创新引领,奋力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力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

  坚持转型升级、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全面实施产业创新升级发展工程,强化与国内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合作,加速市科技创新中心、湘东科创中心、芦溪高压电气研究所、江西高端压缩机产业研究院、江西电子电路研究院等技术平台提能升级,形成“一县区一产业一平台”布局。深入实施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萍乡学院提升与萍乡主导产业契合度,使其成为本土最核心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平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

  实施工业强基倍增行动。充分发挥园区工业发展主阵地主平台作用。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调区扩区,全力打造“千亿园区”。着力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聚焦、抱团协作的新型工业化布局。严格落实产业链长制,集中打造“1+2+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早日迈上1000亿元台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500亿元,“N”个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强化工业企业梯度培养,培养一批年收入过1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稳岗生产,加快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力争每年完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以上,实现重点城镇及以上地区5G网络全面覆盖。坚持“项目为王”,力争每年开工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坚持招大招强,引央企入萍,确保每年引进“5020”项目12个以上。

  坚持改革开放,奋力推进内陆开放赣湘合作核心区建设,加快拓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空间

  今后五年,萍乡将实施更加主动的区域开放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芦溪县、湘东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赣湘合作步伐,不断完善合作推进机制,深化公共服务对接,加强两地人才交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积极对接长株潭都市圈,加快以高铁新区为主体的市级赣湘合作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湘东—醴陵”“上栗—浏阳”等跨省合作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长株潭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协作配套区。

  坚持扩大消费,奋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建设,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活力

  建设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街区,将萍乡南正街打造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引进中高端消费品牌,扩大汽车、家居等升级类消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服务业,加快完善流通网络、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承办2023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快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构建萍乡“一个龙头、两个支撑、五大板块、八百里山水长廊”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2%、15%。加快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全力推动安源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芦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落实《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举办好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企业,依托文化名镇名村,创建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努力建设氛围浓郁、印记明鲜的“文化萍乡”。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切实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品质

  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护好一方蓝天碧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构建能耗管控机制,强化能耗双控约束,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30万吨标准煤。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化保护等行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统筹抓好“增绿”“护绿”“用绿”工作,加快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在全市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以上,完成二氧化碳强度降低目标任务。力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建设,确保地表水100%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坚持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持续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草地畜牧业、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抢抓国家“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建设,打响“种业大市”品牌。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每个县区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产业强镇和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不断拓展乡村产业。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狠抓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

  坚持凝心铸魂,奋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汇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力量

  加强对全市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管理。抓好对革命旧址、红色遗迹等红色资源的抢修和保护。大力唱响红色萍乡品牌,全面准确提炼安源精神内涵,举办好2022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中国少年儿童运动100周年、2024年安源地委党校建校100周年等系列重大活动,加大安源精神的宣传力度。持续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运用安源党校、甘祖昌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党校+研学基地”“红色名村+研学基地”发展模式,开发更多现场教学点。每年推出一批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大的优质课程。加快构建赣湘红色培训联合体,主动融入井冈山大红色培训圈,重点打造“韶山-安源-芦溪-莲花-井冈山”经典培训线路,不断提高质量,做大总量、扩大影响,努力把萍乡打造成全国全省红色教育培训的一面旗帜。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绘新篇。萍乡将不懈努力,将“最美转型城市”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实现产业升级美、绿色生态美、城乡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会风尚美!

  

(责编:毛思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