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江西萍乡湘东区:党建引领踏上“个性化振兴”之路

2022年01月06日15:43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明塘村农机仓库生机涌动,炉前村高标农田机器轰鸣,庙岭村油菜基地长势初喜人,腊市村智慧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竺园村联欣园艺蔬菜基地,救塘村的水产养殖合作社,乌岗村的矿山遗址公园,凤凰村的稻鱼共养……掠过眼前的这一幅幅经济活跃,个性十足,亮点频频:生机盎然的画卷,在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8个村处处可见。

近年来,萍乡市腊市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精准施策、一村一策,典型示范,去年全镇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2个村突破30万元,1个村突破50万元,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个性化之路。

项目带动激发内在动能

“机器回来后要及时维护,下次再用时拿起就是。”

“农忙时耕田收割,农闲时接建筑工地的短途转运活,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机器,做到人歇机器不歇。”……

腊市镇明塘村农事托管公司农机仓库内,8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呈两列依次排开,4名农机手正在一台刚刚作业回来的拖拉机前,仔细商讨这些新购进来的农耕机器的使用维护情况。

2021年,明塘村边行边试,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引进一台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专门承接村里的农田耕田、收割工程。试行一年取得效果后,2021年下半年,在腊市镇的全力支持下,决定成立农事托管公司,专业化、规模化地承接本村及周边村镇的农田开挖、耕田、收割等农事,并从湖南、宜春等地精挑细选了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收割机及大型挖掘机等农业机器。10月底,经过考察论证后,又引进了无人机用于施肥和喷洒农药等。试营业后,炉前村的高标准农田修复“生意”就找上了门。

“这台无人机是全湘东区最大的一台,10分钟就可打农药200多亩。”党小组长、托管公司负责人邬振江熟练地操纵着无人机,喜悦、憧憬与希望溢于言表:“现在设备基本齐了,下一步,元月份,我们就会安排20名村民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湘东区去参加现代农机手的培训。”

像托管公司这样的“党建+集体经济”项目,在明塘村还有好几个:厂房出租、劳务公司、合资发展产业等项目和产业遍村开花,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翻番,2022年,农事托管公司全部运作起来后,将有望突破100万元。

整合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从明塘村出来,一路掠过农虾基地、火龙果基地、联欣园艺基地,进入庙岭村,道路两边农田里、山脚下到处都是青翠的绿色——绿油油的油菜长势喜人。

“9月份稻谷收割完成后,10月份就播种油菜,来年3月左右油菜大面积盛开,带动乡村旅游,5月份收割油菜榨菜籽油实现增收,6月份又接着种水稻。”庙岭村党总支书记彭梦丹高兴在说着,巾帼不让须眉,从普通的工作人员到妇女主任再到村主任、书记一肩挑,这20年里,庙岭村从一个中游村一跃成为全镇甚至全区、全市都有名的拔尖村,她也被誉为“小康路上的花木兰”。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庙岭村将1050亩农田流转出来,由大户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实施油菜-水稻轮作的规模经营,当年就取得了12.5万元的经济效益。初尝甜头后,村党总支部决定再次流转300亩农田、盘活500亩旱地、山地,用于油菜-水稻轮作,并全部由村集体统一经营。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为此,庙岭村千方百计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在大规模水稻-油菜轮作基础上,又在村部后方的十亩土地,引入百合种子2800斤种植。现在,这些深埋在土壤里的百合已生根发芽,预计2022年7月份可以挖出进行售卖;与萍乡市安明生态农业公司合伙经营的200亩农田,成了萍乡赫赫有名的龙虾基地。

“这些土地资源开发型项目,加上村集体为驻村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保安、保洁服务,和一些公益项目的承接实施,2022年,庙岭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2021年11月,萍乡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在庙岭村现场观摩,庙岭村的典型经验让与会人员一致发出赞叹,纷纷现场取经。

置业投资调动创业积极性

风雪交加之中,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腊市镇农贸市场迎来了又一个每逢三、八的赶集日,不惧严寒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奏鸣曲。

“如果不是下雪,人更多,都要排到两百米远的马路上去了。”当笔者还在感叹人声鼎沸时,当地村民却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小意思”。

占地面积4263平方米的腊市镇智慧农贸市场,位于腊市镇政府门口研学小镇的一楼,共有200个摊位,2021年投入使用。为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腊市镇专门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资金,由镇村两级按比例筹措资金,每个村自行认购摊位20个,由镇统一进行统一出租,每年可实现增收4.8万元。

“这里环境好,交通便利,服务周到,总体收入还可以。”农贸市场入口处的的豆腐摊主张大姐,是湖南醴陵人,十多年来一直在湘东各乡镇赶集卖豆制品。腊市农贸市场建成后,她索性在腊市镇租下一套住房,以农贸市场为中心,每天依然售卖豆腐,收入不错。

摊位成为各村的固定资产后,各村书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想尽各种办法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流,尤其是在赶集日,村干部们都会赶到市场来,协助维持秩序、清洁卫生。腊市村党总支书记邓飞龙尤其如此,作为农贸市场所在地的村书记,每逢赶集,他一定从头守到尾,围绕做大农贸市场流量,他还有自己的进一步打算:“配套腊市龙虾特色小镇,在农贸市场附近建设农虾储存库,与农贸市场、研学小镇一起进一步农旅融合,以聚焦更多人流、形成更良性循环。”

13.2公里长的腊市河日夜奔腾不息,分布在这“一河两岸”的8个村虽资源禀赋各有不同,经济基础各有差异,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每个村集体经济项目背后,党建+的凝聚力、影响力、带动力无处不在,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腊市正策马扬鞭,走上一条“个性化振兴”的阳光大道。(周双萍 彭建丽 周维平)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