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教育

江西共青城:校地共建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2年02月28日16:43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3年时间,5所高校抱团入驻,现已汇集8所高校近8万名师生;2021年校地携手相牵达成11个合作项目,4名高校人才入选省市人才工程……近年来,江西共青城市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高校集聚、人才富集优势,走出校地“共建、共享、共融”的特色之路,有力撬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为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创新建机制,同心共绘发展“新蓝图”

走访收集意见建议67条,经梳理整合向相关职能部门交办39件,已办结36件,解决高校难点重点问题4件。这是2021年共青城市驻市高校“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交出的答卷。联合共建10个以上特色专业型学院(学科)、教学实践基地,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学术带头人……这是今年初,共青城和驻市高校共同列出的清单。

2021年,共青城市建立市委常委联系高校机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校地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名市委常委联系1所高校,定期入校座谈调研,面对面与师生交心,高位推动校地共建工作。同时建立专班对接机制,设立市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校地共建联络专班,确定4名工作专员,推出“一站式”服务,形成“对接有专班,落地有专员,一门办成事”的共建工作体系。建立发展共商机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驻市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从发展目标、共建项目、组织保障等方面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共同绘就校地深度融合发展蓝图,推动校地共建共融全面“提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谱写着崭新篇章。

携手搭平台, 同行营造聚才“强磁场”

随着高校资源的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涌入这座青春之城。位于共青科教城旁的共青城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免费提供2万平方米场地,鼓励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科研机构等入驻,累计吸引2000余名大学生来此创新创业和项目孵化,产业园获批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目前,落地共青城的此类校地共建双创孵化和产学研基地已汇聚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为用好高校人才资源,共青城打出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组合拳”,打造全链条人才支持政策体系。引才上,实施“留在共青”专项人才计划,每半年集中开展1场校园双选招聘,每年推出200个以上基层服务岗位,每人提供最高30万元、创办企业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政府免息贴息担保贷款,推动驻市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出了科教城、留在共青城”。育才上,加强校地、校企、校所联动,与驻市高校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协议,采取刚柔并济的形式引进国家级人才4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个、高层次人才18名,建成九江市首家国家级“海智基地”,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层次人才集聚实现新突破。留才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专项制定驻市高校人才公寓租金奖返政策,首期推出356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正在加速推进居家式人才社区建设,并提供教育、医疗、培训等全要素保障,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

产教深融合, 同力按下发展“加速键”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与江西必创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达成联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框架协议、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与江益镇共建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基地、九江青年创业促进会共青城分会20家会员企业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近年来,共青城市与驻市高校的产学联姻结出硕果。

为全力推进产业、学科、人才、双创“四个精准接轨”,共青城市编印了《共青城产业指南2022》《共青城高校指南》《共青城大学生双创指南》等3本产学融合手册,组织校企、校所精准对接,推动鸭鸭集团、服装小镇、江西必创、万商城等优质企业、“十四五”重点村与驻市高校签订合作协议37项,推动产学、产才深度融合。2021年,南昌大学与共青城市共建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以“院士+研究院+产业园”模式,把南昌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发展,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同时,定期组织高校入企进村“微巡诊”,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提供个性化诊断和指导。深挖校友资源“富矿”,实施“情牵共青”“智汇共青”等计划,举办“共·商”校友恳谈会2期,打造校友经济发展高地。未来,共青城将依托8所高校科教资源,紧盯新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2到3年时间打造3个以上营收超百亿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高校依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2月25日,共青职业大学园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开工,未来共青城将集聚20所高校、20万大学生......高校、人才、产业名片将越擦越亮。(王均国)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