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要闻

雨润红土赋新诗【3】

——写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

钟义勇 温居林 刘效江 钟瑜
2022年06月28日16:32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诗之“续”

振兴发展踏歌行,雨润红土赋新诗。这首诗,还在续写,开启着新征程示范争先的接力赶考。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赣州新的历史使命。

新的赶考路上,赣南人民把感恩之情化作奋进之志,接续书写加快实现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年3月,《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实施,这是时隔十年国家为赣州量身定制的又一整体性、系统性重大政策文件,凸显了赣州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振兴发展中的赣南老区再次添足动力、鼓足信心。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作示范。

“今年我没再外出打工了,改造了老房子,在家开民宿、卖特产、做餐饮。”赣县区湖江镇洲坪村林斌说起自己“离乡变返乡”的事,笑意盈盈。

去年,湖江镇做好整治人居环境与发展乡村旅游的结合文章,引进旅游公司对洲坪进行开发,打造“蜜月岛”乡村振兴示范点,探索出一条“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货变商品”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抢抓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赣州各地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带动资金、人才、项目等加速向农村集聚,合力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

紧盯大湾区的“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赣州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赣南富硒产品开发和富硒品牌宣传;实施赣南脐橙品质品牌提升工程,打造世界级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设中部地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南方重要蔬菜集散地;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生猪、畜禽、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目前,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赣州),48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获认定。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在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上作示范。

按照赣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赣州深入推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正聚焦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力争未来五年培育1个5000亿元、5个2000亿元和N个500亿元的“1+5+N”产业集群,高昂起工业的龙头、坚挺起发展的脊梁。

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大力培育百亿级企业、千亿级园区,推动赣州经开区和章贡区、南康区、信丰县、龙南市、赣州高新区5个开发区在全省全国位次前移。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34户、总数达2484户,居全省第一。

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加强与大湾区科技合作,探索共建“科创飞地”,打造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4家、占全省20%,金力永磁、龙南骏亚、腾远钴业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映山红行动”,去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居全省第一。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扎实推进,高科技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赣州方特东方欲晓投入运营。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打造美丽中国赣州样板,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

“十四五”期间,围绕打造革命老区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赣州在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农村环境提升、治理体系创新方面,明确了22项重点任务和163个重点项目。

绿水青山,淌金流银。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邓智勇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开展美丽赣州建设中长期规划研究,出台美丽赣州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和中长期规划纲要,具体勾画美丽中国“赣州样板”的建设蓝图。

为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赣州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今年,赣州市将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争取年底前与广东签订第三轮东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努力在内陆双向开放合作上作示范。

6月20日,赣(州)深(圳)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在赣州国际陆港正式开通运行,实现了货运班列公交化、快捷化,全程运行时间只需6小时,比原先压缩一半。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赣州坚持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牵引,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构建起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赣州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开放行动,加快推进市场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高台。对标大湾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赣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专项行动,已实现62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和智能审批,333个事项“全程网办”,80%以上服务事项“掌上办”。

在推进试点平台建设上,赣州新增获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行业类)、赣南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国家进口松木板材试点县等11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平台。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三南”一体化、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信丰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协同发展正有序推进。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作示范。

在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下,全南去年获得新增授信6亿多元,用于发展民生事业。这是国家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惠及赣南老区人民的一例。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赣州愈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 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健康赣州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80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7%;开工建设老旧小区137个、涉及住户3373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4982套,基本建成10798套;城镇新增就业8.2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同年,赣州获批全省首批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和法院满意度等指数居全省第一。

——新征程,再出发。赣州不负使命,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作示范。

红色,是赣州最鲜明的底色。3.94万平方公里赣南大地,1080处革命遗址点缀其中,45366件馆藏文物光耀青史。八子参军、马前托孤、“死到阴间不反水”“腰缠万贯讨米人”……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这些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流淌着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进入新时代,赣州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更加自觉赓续红色血脉,加快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营造实干担当、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不断增强,推动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红色信念、文明理念融入血脉、植根灵魂,赣州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到今年5月底,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中心(所、站)共计4329个,建成延伸领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459个,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基地等。

把红色故事“传”下去,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去年以来,赣州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依托众多“红色地标”,打造实境课堂,建成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现场教学点1000余个。仅今年“五一”期间,参与红色教育培训的人数就超过6万人次。 

振兴发展踏歌行,雨润红土赋新诗。新征程,再出发。红土儿女誓言要以坚决贯彻“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力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接续书写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壮丽诗篇!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