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动传递给更多人(传承之光)
行洲标语群遗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供图
饶道良在观察研究馆藏文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供图
讲解间隙,黄俊峰在展厅分析陈列展品文字资料,琢磨如何提高讲解质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供图
谢才寿(右二)与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慎德书屋制订维修计划。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供图
井冈山茨坪全景。刘远庆摄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井冈山革命斗争铸就了不朽的井冈山精神。如今,一件件陈列的革命文物,一处处屹立在山间的旧居旧址,成为眺望那段峥嵘岁月、感悟伟大精神的窗口。
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馆。此后,一代代博物馆人担起了修缮保护井冈山旧居旧址、讲述革命历史和文物故事、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们扎根在这片红土地上,述说着我们党的初心,也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编 者
饶道良——
33年,倾心研究
“不是在案头,就是在山头”
一把锈迹斑斑的手枪、一条褪色的红色“牺牲带”、一面写有6个错别字的入党誓词织布……不经介绍,它们并不耀眼。
“与古代书画、陶瓷器等历史文物相比,革命文物的价值是独特的,它们参与见证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承载了革命精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主任饶道良是一名研究员。进馆33年,他出版或参与编辑的著作有30余部,还负责编写博物馆陈列大纲和讲解词等,主持对讲解员的日常业务培训和考核……
充分的研究和阐释是讲好革命故事的基础。进馆第一年,饶道良被安排从事讲解工作。粗线条式的讲解,故事性不强,对革命文物的介绍也不多。实际上,当时馆里已经积累了大量老红军的口述材料,但大多未经整理,历史细节和故事都“躺”在资料架上。
第二年,饶道良便一头扎进文字堆,系统地整理史料,甄别细节,同时几乎访遍了井冈山在世的老红军和他们的后代,走遍了井冈山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不是在案头,就是在山头。”
“井冈山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靠群众求胜利’,而黄洋界保卫战就是生动案例。过去我们的介绍仅限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保卫了革命火种,而忽略了这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敌军4个团,有迫击炮、机关枪;我军2个连,只有少量步枪等武器。兵力、装备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除了巧妙的战略部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两个连才200多人,老红军回忆,参战的农民保守估计就有2000人。竹钉阵、滚木礌石、篱笆障碍……都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饶道良在不断地发现、思考,努力寻找更多的史实支撑,丰富讲解内涵。
革命文物的价值是丰富的,要把革命文物的故事挖掘透、讲充分。
“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了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
“我希望你要做我的一个同志,才可算是我真正的爱人。各人的心不同,如何可能发生爱呢?”
…………
革命烈士陈毅安牺牲前给妻子李志强写过54封家书,字字彰气节,句句有家国。一说起,饶道良就不禁潸然泪下。
以往,这54封家书一般作考证资料用,比如核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其实,家书更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自身。面对“小我”的个人爱情,陈毅安写下的是一个伟岸的“大我”。当年的革命者就这么处理革命和爱情的关系,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不正是给现在年轻人讲解的好素材吗?饶道良认为,讲好革命故事要学会找角度、善提炼。
“做好革命历史宣传,要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将历史和当下结合起来,将教育别人和教育自己结合起来。”进馆时,老馆长的一席话,饶道良记忆犹新。
博物馆库房里有一个铁皮箱,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余贲民曾用它来保管政府财物。党的十八大后,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博物馆就把铁皮箱和它的故事“搬”了出来,讲给参观的党政干部听——
余贲民结婚,准岳母指着装有金银首饰的铁皮箱发话:“我把女儿都给了你,你至少得给我一枚金戒指吧。”余贲民一口回绝:“里面的东西都不是我的,非要金戒指才肯放人,那这桩婚事就成不了。”
这个故事效果很好,干部们听了印象深刻。在饶道良看来,研究和讲解一定要同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光就事论事,要讲出革命文物的时代新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代又一代像饶道良这样的研究人员,通过自己不凡的工作将革命历史和文物“擦得更亮”。
黄俊峰——
25年,倾情讲述
“讲解不是一碗青春饭”
讲解,既是“讲”,更要“解”,“讲”出况味,“解”出精神。悟透这层关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主任黄俊峰用了7年。
1997年,黄俊峰大学毕业后,进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为一名讲解员。一份通用讲解词被她记得滚瓜烂熟,观众看她工作劲头足,总是鼓掌鼓励。“讲解也不过如此嘛。”初出茅庐,黄俊峰有些飘飘然。
“小姑娘,你背得不错。”直到有一次讲解完,观众中忽然冒出来一句“夸赞”。
为什么是“背”得不错,而不是“讲”得不错?一字之别,刺中了黄俊峰的神经。
“你准备拿一份通用讲解词讲到退休吗?要根据个人的研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讲解词。”老讲解员一语中的。沉下心来,黄俊峰开始丰富、修改手里的讲解词。
讲解要与时俱进、常讲常新,老故事也有新讲法。从史料里寻素材,也从现实中找故事。李聚奎将军弥留之际,亲笔抄写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给5个子女作为遗产;曾志逝世后,留下87个装有工资的信封,请组织转交给湖南老家大山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像这样的故事,每一次讲起,观众都深受感动。
“讲解不是转述,讲解员不能当复读机,不然为什么不直接在展厅放几个大喇叭呢?”黄俊峰深有感触。从“背”到“讲”,再到“解”,7年间,黄俊峰的讲解词写满了10个笔记本。
2008年,黄俊峰在陕西参加培训,她记住了老师说的“情由心生”。而她真正领悟这4个字,又是在9年后。
2017年,在福建一处革命旧址举办的同行学习交流活动上,黄俊峰发现前来讲解的竟然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还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起初,她不以为意,直到老人家讲到一根木桩的故事。
“那场战斗牺牲多,村民都要求上战场补充兵源。为了保护孩子,村里在桥头的木桩上刻了一条线,规定身高不够这条线的留在村里。孩子们不甘,为了能上战场,晚上悄悄在木桩上刻一条更矮的线。就这样,木桩上的线越刻越多,也越刻越矮。”老人家真情流露,在场同行无不动容。
这位老人家原本经商,为了宣传家乡的革命故事回到村里,自掏腰包对旧址进行修缮,并当起了讲解员。“讲好故事胜过讲道理,一份真情远超所有技巧。木桩故事里所蕴藏的精神不言自明。”黄俊峰顿悟。
“你可以没有高超的讲解技巧,但是你一定要有最生动的故事和最真实的情感。”进馆时,黄俊峰一度认为讲解是碗青春饭,干不长。蓦然回首,她自己也没想到,25个春秋已过。
如今,黄俊峰仍坚持每天早上和讲解部的20多名年轻讲解员一起练习基本功、探讨问题,“学习提升永无止境,至今我也不敢说我能做到观众‘问不倒’。”
小时候,黄俊峰从未觉得自己的家乡井冈山有什么特别,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路过博物馆的她,也只是偶尔对里面陈列的枪炮感兴趣。长大后,她逐渐清楚了解家乡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内心深处涌起的感动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深沉。她还想继续待在讲解一线,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人,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谢才寿——
18年,倾力守护
“井冈山的家家户户、山山水水都是旧居旧址”
革命文物的修缮和保护是革命历史宣传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谢才寿对此深有体会。
2004年,谢才寿调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不久,领导就给他压下担子——主持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的全面修缮工作。当时的八角楼问题不少,房屋漏水、木头发霉生虫……从何下手?“门外汉”谢才寿压力不小。
立原则——修旧如旧,保证原汁原味;定方案——查找史料和旧居族谱,请教文保专家;寻材料——收集当年留下的老物件……谢才寿鼓起干劲,思路逐渐清晰。
“一定不能改变用材用料,这是保证原汁原味的关键,比如,当年的瓦片是用木柴烧制的,而现在一般用煤,一看就不一样。”说起收集工作,谢才寿感触颇深。他回忆,那时候,他得空就往村里跑,看到哪家拆老房子,或者老房子废弃倒塌,他就去问,可用的就直接买下。“3个月内,光小青瓦就收集了3万多片。”
不过,最让谢才寿犯难的当属旧居地面的修缮。三合土地面,用的哪三种材料?调配比例多少?配方已经失传了。谢才寿寻遍了井冈山,才找到一个“一知半解”的师傅——只知道用什么材料,不知道如何配比。
怎么办?做实验!比例不对,要么软绵绵,不凝固;要么太硬,易开裂。谢才寿和师傅一遍又一遍地试,两个月后终于摸清配比——一成石灰、三成纯泥巴、六成中沙,掺糯米汁。三合土地面被成功恢复。八角楼第一次大修大功告成。
第二次大修在2008年。旧居出现土坯砖吸水、接地木柱受潮、水不按一个方向走等现象,谢才寿判断:排水有问题。老房子最怕水,排水不畅就容易倒塌。谢才寿下定决心,把铺设没几年的三合土地面翻开,从水沟源头开挖,摸清暗沟走向,清除淤泥、垃圾、树叶等杂质杂物。
如今,走进八角楼旧址群,树木葱茏,流水潺潺,旧居如故。“八面木板换了一多半,房顶腐烂的木料也都被换了下来,你看得出差别来吗?”站在八角楼二层阁楼,谢才寿指着八角形天窗问记者。
“自2006年以来,博物馆陆续完成黄洋界挑粮小道修复、五大哨口的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的全面维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袁晓海介绍。博物馆“家底”丰厚,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04处,可移动文物8032件(套),共管理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4处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早期已经完成对大多数重点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收藏,井冈山博物馆仍然没有放松征集工作。只要听到线索,哪怕只是一盏油灯、一个铜锁,都会征集回来。去年,工作人员就在寨子里村发现了子弹壳、子弹夹、铜板、银毫子等多件珍贵实物,说明这里曾发生战斗。下一步,博物馆将查阅资料,着手修复遗址、挖掘故事。
“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革命时期,红军住在老百姓家里,走遍了井冈山的每一处角落,可以说井冈山的家家户户、山山水水都是旧居旧址。通过发现、复原、陈列革命文物和旧居旧址,把这段历史和大小故事完整呈现出来,一直是我的愿望。”谢才寿说。
今年,井冈山片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启动规划,谢才寿的愿望正在实现。
版式设计:赵偲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