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江西策

萍鄉武功山:資產扶貧 貧困戶不愁養老

張志斌

2020年04月20日16:13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4月16日上午,萍鄉武功山第二批參與資產扶貧養老的貧困戶正式簽約。(李琳攝)

“叮,3068元……”

近日,在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萬龍山鄉三勤村,76歲的貧困戶譚瑞庭收到一條短信,他高興地合不攏嘴:“扶貧養老資產權益金到賬了,這個政策好得很……”

從今年1月份開始,在萍鄉武功山,像譚瑞庭這樣每月能領取扶貧養老權益金的貧困戶,有9戶13人。

萍鄉武功山以閑置資產為突破口,探索實施“引導農村三權有償退出,實現資產扶貧養老”的新模式,創造性地增加重度貧困群眾的資產收益,摸索出了一條可以復制的新路子。

找症結 挖根源 破解“重度貧困”

近年來,萍鄉武功山實現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和1031戶3350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73%下降到0.588%。

“越到后面,剩下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任鐘偉說,截至目前,當地仍未脫貧的貧困戶有66戶153人。這些貧困戶“脫貧靠自身”意識並不強烈,找准路子,確保他們增收,是今年要啃的“硬骨頭”。

據統計,在這一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中,年齡超60周歲的孤寡老人有124人,絕大部分存在嚴重慢性病、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屬於無勞動力或者弱勞動力人群。“這些貧困戶基本無法依靠自身勞動實現脫貧,是典型的重度貧困戶。”管委會扶貧辦主任朱子明說。

不過,駐村幫扶工作隊在走訪中發現,這些重度貧困戶大多有房屋、宅基地、土地或林地,能夠通過盤活資產來增加收入,解決后半生的養老問題。

今年64歲的孤寡老人陳作武,膝下無子女,每月村公益崗位金400元、低保金320元,是他的主要收入。然而,他名下有磚混結構房屋133.44平米,耕地9.91畝,閑置資產多。他說:“武功山人氣這麼旺,想開民宿、辦農家樂、養家禽,但無勞力、無財力,靠著‘金山銀山’不用,浪費啊!”

領五保金、低保金一直是萍鄉武功山重度貧困戶收入的主渠道。如何增強“自我造血”能力?萍鄉武功山全面調研后,明確思路,出台《關於開展“引導三權有償退出,實現資產扶貧養老”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孤寡老人為重點服務對象,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建立資產扶貧養老權益基金,健全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長效脫貧養老機制。

搭平台 守底線 讓改革創新不越軌

改革思路明確后,萍鄉武功山通過搭建一個平台、規范一套流程等措施,形成了申報核查、資產評估、有償退出、養老服務“四位一體”的制度體系。

搭平台是關鍵。當地成立了以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農村“三權交易管理中心”,負責對農村“三權”資產進行挂牌交易有償退出。成立萍鄉武功山鄉村振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鄉村振興公司),依法受讓承接和運營“三權”資產,做好資金管理和提供養老服務等。

“我們中心負責對申請對象進行資產評估和資格審核,審閱相關証明材料,並對村委會、鄉村振興公司、申請對象三方簽訂的協議進行備案登記,為‘三權資產’走上市場進行程序把關,確保其合法有償退出。”交易中心負責人說。

制度流程是保障。為了確保改革舉措合法合規,萍鄉武功山明確規定了一整套“自願申請、村委審議、鄉鎮審批、抵押置換”的規范化流程。工作細則明確,貧困群眾自願轉讓房屋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后,土地性質保持不變。服務對象原先享有的低保等政策待遇保持不變,國家政策性補貼仍歸原資產持有人所有。

制度流程規范了,操作起來就便捷方便了!2019年11月,在萍鄉武功山舉辦的“引導三權有償退出,實現資產扶貧養老”簽約儀式上,當天有62戶貧困戶自願報名參與。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9戶貧困戶13人正式簽約。

萬龍山鄉三星村貧困戶周堂華就是簽約的一員,他今年69歲,2017年住進敬老院,原來每月靠320元的五保金生活,申請資產扶貧養老后,可領取權益金1075.09元。他豎起大拇指說:“政府這項政策真不錯,我原來的房屋、土地都盤活了,每個月能領1000多元,五保金也沒停,以后的日子就好過了。”

在第一批已簽約的9戶13人中,每月能領取權益金超1000元的有7人,三勤村的陳作武是每月領錢最多的一個,達到2604.3元。他笑著說:“我一生無妻無兒女,有了這筆權益金,一個人生活足夠了,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

建基金 敢“兜底” 讓群眾“有底”

資產扶貧養老權益金有“兜底”,改革成果才能可持續。萍鄉武功山通過建立權益金“兜底”基金池,使權益金有源頭活水,確保群眾“有底”。

萍鄉武功山鄉村振興公司依法建立了資產扶貧養老基金。通過銀企合作,籌集啟動資金。目前該公司已與九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萍鄉分行等四家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並通過企業融資,將部分資金注入基金。通過運營受讓資產,將增值部分資金繼續注入基金資金池,使基金有“源頭活水”,確保良性循環。

截至目前,萍鄉武功山鄉村振興公司整合資產近兩億元,通過與銀企合作,合力開發服務對象的房屋、宅基地和土地。鄉村振興公司副總經理帥科軍說,當地在2019年已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發展前景好,房屋將改造成民宿,進行出租轉讓,土地將用於項目建設和旅游開發,這些閑置資產就“活”起來了。

權益金怎麼發放?萍鄉武功山按照服務對象的實際年齡和我國人均壽命(77周歲)計算服務對象每月的資產轉讓權益金。服務對象申報時如年齡已經超過67周歲,按10年分期計算其每月的資產權益金﹔超過77周歲,資產權益金由資產扶貧養老基金按原標准繼續發放,直至服務對象離世﹔未達到77周歲離世的,剩余的資產權益金自動轉入資產扶貧養老基金。

另外,申請人選擇在原址進行養老生活的,其所轉讓的房屋所有權和有償退出的宅基地使用權的權益金將按每月70%發放,其余的30%用於支付其繼續居住的已轉讓房屋的租金,此選擇權可以延續至其離世。

“通過因人施策、精准把控,確保了資產扶貧養老申請人有穩定的收入,不會因無計劃開支而返貧。”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黨委書記李水清說,在這種政策效應的帶動下,又有31戶貧困戶主動報名,第二批貧困戶已簽約,共有11戶16人,他們5月份開始就能領權益金了。

“萍鄉武功山實施的資產扶貧養老模式,不僅幫助重度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提高了生活質量,而且還有效調節了重度貧困群眾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為破解‘重度貧困’這一關鍵症結,摸索出了一條可以復制的新路子。”萍鄉市委常委、副市長馮文利說。

(責編:毛思遠、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