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攜手繪新篇

2020年04月26日07:27  來源:江西日報
 

  編者按

  央企被稱為“共和國長子”,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頂梁柱,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央企入贛 攜手共贏”欄目,展示我省啟動央企入贛工作以來的成果和亮點,提振發展信心,堅定發展信念,進一步強化央地合作,助力我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敬請關注。

  贛鄱大地上,有這樣一群央企,作為“共和國長子”,向紅土地輸入技術、人才、資金等大量資源,與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同頻共振,繪就優勢互補、攜手共贏的絢麗篇章。

  時光追溯到2013年,我省與國務院國資委在贛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按下央企入贛的“啟動鍵”。2017年,央企入贛投資合作洽談會召開,標志著我省與國務院國資委和央企的合作從單個項目轉為全面合作,按下央企入贛的“快進鍵”。

  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高度關注央企入贛工作進展和動態,對央企入贛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我省各設區市黨委、政府把央企入贛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重點推進。

  為了促進更多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我省堅持對央企入贛簽約項目實施每月進展情況調度,及時掌握項目推進進度、存在問題。省國資委建立了與國務院國資委央企入贛工作溝通聯系機制,定期調度央企入贛工作進展情況,共同研討協商並解決問題。

  翻開央企入贛項目目錄,內容涉及電力、天然氣、有色金屬冶煉及精深加工等基礎設施、基礎工業領域,汽車、鋼鐵、建材等制造業領域,航空、核工業、有機硅、太陽能光伏、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領域,通信業、旅游開發、工程設計咨詢等服務業領域。

  隨著一個個有規模、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央企入駐,一批批“大塊頭”“高精尖”的央企項目落地生根,央企與這片紅土地的手握得更緊、心貼得更近。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82家央企在我省共投資468個項目,實際進資3625.52億元。

  “引爆”經濟新動能。中航工業集團聯手筑造江西“航空夢”、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在南昌航空城奠基、中國科學院大學與共青城市聯合創辦國科共青城實驗學校……央企入贛有力促進了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為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我省以“大國資”理念推動央企參與省屬國企改革發展,引進央企注資中國瑞林,打造國企混改樣本﹔華潤醫藥戰略重組江中集團,江中集團更名為華潤江中后,堅定走品牌創新驅動發展之路,2019年企業經營收入超百億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國務院國資委帶動央企,以助力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脫貧攻堅為重點,以做強特色經濟為抓手,為貧困地區提供“造血”功能。其中,僅中國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用於我省100多個扶貧項目的資金就達2000余萬元。

  實踐証明,央企入贛工作順應了央企調整產業布局、推進輻射能力的需要,實現了央地合作互利共贏。中糧集團、中國北車、中國化工等一批央企,依托我省優越的地理環境、政策條件,實現了新的跨越。“我們在江西的投資項目進展順利,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企業的36個新建儲備倉項目被列入省重點工程,政府專門召開建設協調會,簡化相關審批流程,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確保了項目及時建成和投入使用。

  當前,新一輪央企入贛工作啟動在即,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德勤告訴記者:“對接一家央企、合作一個項目、做大一個產業、形成區域集群,我們將創新央企入贛工作形式,凝聚強勁央企入贛力量,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強大引擎,為江西‘作示范、勇爭先’作出國資國企新貢獻!”(游 靜)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