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近期,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4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解讀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登高望遠,其時已至,江西開啟雙向高水平開放新征程。
參與全球產業布局
走進全球規模最大的蘋果智能無線藍牙耳機制造基地——江西立訊智造有限公司,17條生產線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完成數千萬套產品訂單。
成立於2015年,憑借海外高端訂單,短短幾年,這家從沿海落戶革命老區吉安的企業成長為江西最大的加工貿易企業,年產值高達300億元。
依靠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老區主動對接“大灣區”,吉安實現與全球產業轉移聯動。(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在吉安深圳特區產業園,一條雙向六車道的“深圳路”兩側分布著數百家電子信息相關企業。
開放成為驅動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試驗區建設,江西力爭打造南接粵港澳大灣區、東聯長三角、西通新亞歐大陸橋的經濟走廊,形成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新型產業合作模式。
“深化與沿海地區產業鏈合作,有利於發揮內陸資源、要素成本、承載空間等方面優勢,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鞏固我國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意義重大。”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說。
江西大開放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在江西設立試驗區是我國深化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革命老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張和平說。
構建高效開放平台
贛州國際港一片繁忙,這裡已開通19條中歐(亞)班列線路,通達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26個城市。世界前十名的船舶公司,超過半數已入駐贛州港,全國8大物流企業在贛州港設立省級區域中心。
從20世紀80年代初結束“借港出海”的歷史,到建起全國鐵海聯運外貿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內陸港,是江西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新平台、新空間的縮影。
2019年下半年以來,南昌國際郵件互換局正式開通運營﹔南昌至大阪直航航線正式開通﹔南昌昌北機場海關、贛江新區海關、青山湖海關開關運行……目前,江西省擁有4個國家級開放口岸和1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182條國內外客貨運航線。
南昌海關關長張格萍說,在試驗區建設中,江西將進一步推進與長三角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口岸互聯互通、通關一體化。
同時,江西將建設若干內陸無水港,與沿海港口實現無縫對接,將沿海港口管理體系和港口功能內移,支持開行內陸無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裝箱鐵水聯運班列,逐步縮小內陸企業與沿海企業在進出口貨物物流成本差距。
“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將有助於江西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江西省商務廳廳長謝一平說。
對標一流優化營商環境
“一季度我們超額完成200萬歐元訂單,全年產量預計增長20%。”疫情之下,德資企業費森尤斯卡比(南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志明依舊信心滿滿。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江西的全資子公司,復工復產期間面臨較大用工缺口。在南昌經開區駐企聯絡員協助下,企業開展線上招聘,同時開通“點對點”通勤車,讓員工從“家門”直接到“廠門”,迅速實現正常生產。
“受海外疫情影響,集團在一些國家的分廠產能不足,南昌分廠承擔了不少額外任務。”楊志明說,經歷疫情考驗,集團更加看好江西的營商環境。
國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
實現企業注銷“一網”服務、壓縮進口許可証辦理時限……近年來,江西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著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力爭在競爭中贏得優勢。
“高水平開放不僅要實現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還要打通物理、制度、觀念等各類障礙阻隔。”江西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麻智輝說。
在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江西將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與試驗區建設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標准化,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不斷提升監管和服務水平。
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
“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江西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說,江西將加快構建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開放格局,走出一條內陸省份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新路。
(新華社南昌4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