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龍南留翰墨

2020年05月15日14:46  來源:江西日報
 

□ 鐘楠林

明正德十三(1518)年,王陽明在贛州龍南玉石岩,手書了自作詩《回軍龍南道中小憩玉石岩詩五首》,與當時其他人的詩作一並刻在了洞內的摩崖石壁上。500多年來,這些摩崖石刻隱於洞中,鮮為世人知。

王陽明當年在龍南留詩獻墨寶,是在平定“三浰之亂”、南贛匪患之后,想必此時王陽明心情大好。王陽明和地方隨行官員游覽山水,興致怏然。他們來到下岩的玉虛洞時,贛州知府邢珣倡議這個玉虛洞就叫“陽明洞”,並題“陽明小洞天”篆書匾額,殷勤賦詩曰“天留此洞待陽明”。王陽明志得意滿,捉筆沾墨,欣然書寫自作詩五首。接著,僚屬們紛紛步王陽明、邢珣詩韻作詩。后來,縣衙叫人把這些詩刻在了洞內的崖壁上。

后人知王陽明者多,知王陽明書法者少。有學者將其書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35歲之前的臨習與博採。作為大隱王倫之孫、大狀元王華之子,王陽明自幼天資聰慧,求知欲強,加之家境優渥,飽讀詩文,遍臨諸帖。《王陽明年譜》記載“官署中蓄紙數篋,先生日取學書,比歸,數篋皆空,書法大進”,說的是王陽明17歲那年,來到南昌和諸氏姑娘成婚,閑著無事,發現岳父諸養和有一本懷素的《自敘帖》,於是沉浸於懷素天馬行空的線條之中,離開南昌時,岳父的幾箱紙都被他練字用光了。

第二階段是35歲至45歲,體悟與轉化階段。期間,他受屈下獄、受困龍場,然后體悟出“心學”之道。從此,他的心靈打開了另一扇窗,心靈智慧和良知良能的疆域大為拓寬。4年后,他脫困復官,講學布道,好不自在。被貶謫到貴州龍場時期,為后世留下了《何陋軒記》《象祠記》等筆力奔放昂揚、線條勁健的草書墨跡。王陽明的草書恣意張狂,是悟道后身心解脫的欣喜流露,是靈魂升華后的縱情表達。草書有張旭、懷素法度,而又不失自家面目,筆畫騰挪跌宕、變化無端,書由心畫而自成章法。他的草書已達到很高境界。這也証明了其“臨習與博採階段”的書學源頭和路數。

第三階段是46歲后,升華與自由階段。正德十二年,46歲的王陽明來到贛州。他一邊平剿山賊,一邊理政興學。在南贛期間,他的心學思想得到運用和檢驗。后來,他又平寧王之亂、田州之亂。盡管戰情緊急、危難重重,但他的內心卻是自足自信、安穩篤定。反映在書法上,他反而以行書為主,兼帶行草,一改前兩階段草書率意張揚、自由不羈的風格,而歸於行草的平和、柔韌。這一時期,他的書法用筆純熟洒脫,點畫率意精到,結字修長雋逸,筆力靈潤勁健,書風疏放超然。王陽明大多數存世手札墨跡來自於這一階段,以行草書居多。這一階段不僅是王陽明一生事業的巔峰期,也是其書法造詣登峰造極的時期。王陽明龍南題詩,是他在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作。

在陽明洞內,王陽明題詩崖刻面積最大,整幅高70厘米,寬160厘米,字為陰刻,書體為行草書,內容為五首七言八句詩,通篇26行,計305字。因歷史久遠,風蝕雨淋,石粉蒙垢,已經嚴重殘損,故拓片斑駁不清。每首詩的末字與下一首詩的首字空有一字的間隔。最后一首詩的末字與落款也空有一字的距離。前十五行字體略大,運筆趨緩,以行書為主,行距稍寬。從第四首詩“陽明山人舊有居”開始,運筆速度加快,字跡線條轉細,更偏向於草書,行距收窄,激越恣意。從落款開始,運筆減緩。“伯安”兩字連筆,揮洒散逸。到了“識”字,如撫琴收勢,動作驟停而余音繞梁。

觀前三首詩書法,可知王陽明深得二王的精髓,尤其是《聖教序》和《十七帖》對他的影響較大,卻又更趨向自由不羈﹔觀后兩首詩則可窺懷素之風,線條變細,行筆快捷卻不浮滑,結字瘦緊而綿密,並有欹側之勢,給人以含筋裹骨之感。

現代人觀古人書法,往往注重字而忽視文,很少去欣賞文章或詩詞的內容和精神內涵。而歷史上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又是書法藝術和詩文藝術的佳妙交融。王陽明的這一書法摩崖石刻,行筆流露的性情契合他當時的心境,書法氣息和詩的意蘊也是一致的。王陽明書法追求的不單是書寫技法,其書法之道,是至大至廣的藝術境界。

王陽明一生立德、立言、立功被世人廣為傳頌,他的書法也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王陽明題龍南玉石岩詩摩崖石刻釋文:百裡妖氛一戰清,萬峰雷雨洗回兵。未能干羽苗頑格,深愧壺漿父老迎。莫倚謀攻為上策,須還內治是先聲。功微不願希候賞,但乞蠲輸絕橫征。(其一)甲馬新從鳥道回,攬奇還更陟崔嵬。寇平漸喜流移復,春暖兼欣農務開。兩竇高明行日月,九關深黑閉風雷。投簪最好支茆地,戀上猶懷舊釣台。(其二)洞府人寰此最佳,當年空自費青鞋。麾幢旖旎懸仙杖,台殿高低接緯階。天巧固應非斧鑿,化工無乃太安排。欲將點瑟攜童冠,就攬春雲接小齋。(其三)陽明山人舊有居,此地陽明景不如。但在乾坤皆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廬。行窩已許人先號,別洞何妨我借書。他日巾車還舊隱,應懷茲土復鄉閭。(其四)春山隨處款歸程,古洞幽虛道意生。澗壑風泉時遠近,石門蘿月自分明。林僧住近炊遺火,野老忘機罷席爭。習靜未緣成久歇,卻漸塵土逐浮名。(其五)回軍龍南道中小憩玉石岩用韻書此。陽明山人王守仁伯安識。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