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須溝的“化蝶”之路——分宜系統治理水環境見聞

2020年05月20日07:17  來源:江西日報
 

  在分宜縣,有一條被當地百姓叫做“龍須溝”的主排水渠,它西起縣城南部的分宜鎮上村,東入仙女湖,貫穿城區,全長約6公裡。然而由於雨污不分流、亂扔垃圾、超標污水排放等現象日積月累,導致排水渠水質嚴重下降,變成劣Ⅴ類水,臭氣熏天,附近百姓怨聲載道。

  為了治理龍須溝,分宜一直在做出努力。特別是近年來,該縣堅持全流域思維,投入巨資治理水環境,對龍須溝進行了系統性、生態化綜合治理,使昔日臭水溝變成了今朝清水流。近日,記者專程深入龍須溝流域,探訪其“化蝶”之路。

  在源頭截污分流淨化水質

  ——讓黑水消失

  5月8日,在分宜鎮新村譚家邊村小組旁的祥山路,記者看到了從此穿過的龍須溝,這條四、五米寬的排水渠兩側筑有水泥護坡,渠中的清水緩緩向東流去,渠底清晰可見,站在渠邊也聞不到異味臭味,一塊寫有“嚴禁向龍須溝亂倒垃圾”的告示牌醒目可見。

  譚家邊村位於縣城南邊,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口密集。採訪中,多名當地居民表示,原來渠裡的水是黑的,看不到底,而且漂浮著很多垃圾,每到夏天蚊虫特別多,腥臊惡臭,讓人難以忍受。近幾年,溝渠裡的水慢慢變清了,垃圾越來越少,腥臭味也越來越淡,生活環境變好了很多。

  為何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與記者同行的分宜縣住建局干部周建東道出了其中原委。龍須溝伴隨著縣城建設和發展逐步形成,歷史過程漫長,原因復雜,比如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垃圾清理不及時等等,使得黑臭水體治理一度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2007年,分宜從城區污水主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起步,在龍須溝源頭和上游實施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

  至2015年,該縣基本完成了總投資5800萬元、12.4公裡的污水主管網建設,將龍須溝城區部分的15個排污口全部截流,納入污水管網﹔在龍須溝中段出城區位置建設的縣污水處理廠也完成了一期和二期,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萬噸﹔當年還被納入全省48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縣市之一,獲得政策和資金支持。

  2016年,該縣又投資1億多元啟動了污水管網提升改造工程和污水支管配套工程建設﹔2017年開建縣污水處理廠三期,於2018年4月建成,將日處理污水能力提升到3萬噸。記者走進污水處理廠,隻見廠區干淨整潔,綠樹成蔭,各個流程的處理環節正在平穩運行。負責該廠建設和運營的分宜中水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萍介紹,污水處理廠採用改良型氧化溝工藝,出水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污染物排放標准》中的一級A標准,保証流入龍須溝下游的水質達標。

  此外,該縣於2019年在污水管網難以接入的區域,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三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城區生活污水應收盡收。

  治水也要護水。為了保証龍須溝的潔淨,該縣市政管理所和分宜鎮分別聘請了保潔員,專門負責巡察和垃圾打撈清理等工作,同時強化沿線村庄的環境整治工作,引導居民愛護環境,形成了常態化的管護機制。

  在沿線實施生態修復

  ——送清水入湖

  出分宜縣污水處理廠向東南方,便是龍須溝的下游,長度近3公裡,最終匯入仙女湖。

  要真正治好龍須溝,上下游及沿岸必須協同聯動,不可割裂。基於這個治水理念,分宜於2018年在龍須溝下游的分宜鎮介橋村實施了介溪濕地公園項目建設,投資5300多萬元,目前已竣工。

  5月9日,記者在分宜縣城管局局長湯建華的帶領下來到介溪濕地公園,漫步在親水棧道上,隻見盛開的睡蓮隨波蕩漾,蘆葦、菱角等植物生長茂盛,不時有白鷺飛過水面,一派美麗的自然生態風光。參與公園建設的湯建華感慨道:“原來這裡是一片面積達270多畝的魚塘,污染問題嚴重,后來分宜鎮被市裡列為全域禁養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魚塘逐步全部退養,大量淤泥被清理,才建成了現在的公園。”這裡似一道生態屏障,幾十種水生植物形成的生物鏈,可對龍須溝水中的污染物起到進一步消減的作用,使得水質得到再淨化。

  與介溪濕地公園建設同步進行的龍須溝入湖口生態治理也已完成,原來污水橫流和雜草叢生的樣子已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水流和青草鮮花。今年65歲的嚴雲昌就住在離這不遠的分宜鎮介橋村十裡店村小組,他還清楚地記得,龍須溝入湖口進行生態治理之前,每年雨季的時候都有大量淤泥和垃圾從上游沖下來,淤泥最深可以齊腰,特別骯臟。現在環境真是好太多了,龍須溝的水竟然清可見底,不敢想象。

  站在入湖口,面向仙女湖,分宜縣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彭財清告訴記者,目前,龍須溝入湖口水中的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標明顯下降,水質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Ⅳ類水標准,但還需再提升,要達到Ⅲ類水標准的治理目標。

  為此,該縣又於去年啟動了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龍須溝水環境提升項目建設,包括在整個流域再建設5處濕地以及在線水質監測等配套工程,預計今年底建成,以實現管網、污水處理廠、河道、濕地一體化的系統治理模式,真正讓龍須溝變成一條岸綠景美的清水河。(胡光華 曹 耘)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