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仕清和村民在廢棄礦山上清理雜草。
為樹木剪枝。
4月26日,萍鄉市湘東區下埠鎮胡家村的茶山嶺上一片忙碌,賴仕清(左一)和村民們一起揮鍬挖土,種下一排排小樹苗。
如今滿眼碧綠的下埠鎮胡家村。
村庄環境美了,村民常聚在一起休閑娛樂,格外愜意。
陽光下,賴仕清在窗前雕刻文明新風的標語牌。
“太陽照得人心暖,擼起袖子加油干,嘿嘿嘿……”4月26日,萍鄉市湘東區下埠鎮胡家村的茶山嶺上一片忙碌。胡家村南竹坡自然村的村民小組長賴仕清和村民們,唱著歌、挖著坑,種下一排排小樹苗。種樹就是種希望,賴仕清憧憬著,若干年后這些小樹成林,這裡將變成村裡的又一片生態園。
萍鄉素有“江南煤城”之稱,有120多年的煤礦開採歷史。“以煤養村、靠礦吃飯”的胡家村,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採煤,境內有小煤窯百余家,形成面積約60公頃的礦區。
長期煤礦開採給地方財政和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也給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雨季,崩塌、滑坡、泥石流,常使附近村民提心吊膽﹔旱季,山體蓄水能力低造成生活用水困難,村民整天生活在灰扑扑和轟隆隆的環境中。
從2015年3月開始,湘東區拉開了為期3年的礦區復綠治理。如今,茶山嶺上不聞機械聲,但聞鳥語鳴,地下井又冒出了清泉。
今年45歲的賴仕清和爺爺、父親,都曾在礦上挖過煤,是個“礦三代”。賴仕清說:“礦山復綠給了村民很大的信心,也燃起了我干事的激情。”2001年退伍回來的賴仕清常常去戰友家做客,卻不好意思邀請大家來家裡:“家鄉的環境太差了!”礦山啟動復綠治理后,賴仕清作為南竹坡自然村的村民小組長,決心成為一名“復綠人”,帶著大伙把礦區環境建設好。
清理水塘、修繕圍欄、改造水井、開挖水渠……賴仕清既當泥水匠、電鑽工,又當環衛工、復綠人,沒日沒夜地干起來。在賴仕清的帶動下,村民自發籌資20余萬元,投工投勞修整村庄道路,或把自家棕樹、茶樹等捐出來做村庄景觀樹。治理后的南竹坡自然村,不僅獲批江西省新農村建設點,更成了市民鄉村旅游的好去處。
水清了,路寬了,村庄變美了,賴仕清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專心增綠、護林。賴仕清帶著村裡曾經的16名礦工,幾年來種下泡桐樹、橘子樹、枇杷樹、楠木樹近3600棵。每天上午無論天氣如何,大家都要一起去茶山嶺巡山。賴仕清說:“這樣既巡了山,又享受了美好生活。”(記者 楊繼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