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地處鄱陽湖畔、博陽河下游腹地,水域面積佔到全市面積的1/3。共青城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不斷強化綜合治理、打擊懲處、聯防聯控,探索走出了一條水域治理新路子,一幅人水相諧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轉產轉業:漁民上岸路更寬
今年伊始,一道長達十年的禁捕令出台,對習慣了漿聲燈影、捕魚晒網的鄱陽湖漁民而言,意味著要告別靠湖吃湖的捕撈生涯。漁民失去了水面,必然要上岸,轉產轉業成為最大難題。
為幫助漁民謀求新的出路,解決后顧之憂,共青城聚焦“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的目標,按照“上岸有補貼、就業有平台、創業有培訓”的原則,陸續出台了《鄱陽湖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漁民漁船網回收補償方案》等系列文件,相繼實施了購買養老保險、每戶發放12000元的生活過渡費等政策,有償回收了122艘漁船、近3萬公斤網具。同時,大力整合企業、農業公司、種植大戶等用工信息,搭建聯絡平台,為漁民再就業牽線搭橋,已幫助捕魚人轉行到農業公司當起了“捕蝦人”,並計劃分批次開展就業創業培訓,掌握“打漁”外的謀生之技,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轉產有路、致富有方。
嚴打嚴管:一湖碧波水更清
今天的鄱陽湖,波光粼粼,往來有序,一片風平浪靜。然后,昔日這裡曾暗波涌動、利益交織,非法採砂、非法捕撈、非法圍堰等違法犯罪屢禁不止。
沒有水域的平安,就沒有全域的平安。圍繞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設“平安湖區”的要求,共青城始終把水域和諧穩定擺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推進,結合“守護鄱陽湖”等專項行動,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打擊水域違法犯罪,尤其是重點整治非法圍堰、霸佔水面等亂象,有力維護了共青水域的“風平浪靜”。僅2019年,就整治非法圍堰17處,收回集體水域資源1000余畝。
聯防聯控:共同治理心更齊
實現水域的長治久安,必須從單向治理轉向多元共治,才能繪就最大“同心圓”。江西省委省政府主導建立的鄱陽湖聯誼聯防機制,有效打破了區域壁壘,推動了各自為戰轉向聯合作戰。共青城充分借鑒鄱陽湖聯誼聯防模式,全面整合公安、自然資源局、市監局、農業農村水利局等綜合執法力量,按照統一管理、統一行動的原則,探索建立了信息共享、定期會商、聯合執法等機制,並加強與藍天救援隊等社會組織的合作,打響了水域治理的“集群戰”,形成了水上公安為骨干、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格局。
全面禁捕退捕以來,在聯防聯控的作用下,共收繳地籠22個、迷魂陣13處,“防控網”嚴密而厚實。此外,涉水探頭、高空瞭望台等水域智能化建設正在緊羅密布推進,“技防”模式正在加速開啟,水域治理的路子正越走越寬……(王飛、潘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