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廣昌縣旴江鎮彭田村村口的蓮田中泛出新綠,彭溪河兩岸布滿了綠色植被和各色花草。美麗村容村貌背后的數據更讓人點贊: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0萬元﹔年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引進建設3個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累計可帶動上百人就業……
3年前,記者首次來到彭田村時,就被這裡山清水秀的生態之美所吸引。2015年,彭田村因為優質的生態環境獲得了“省級水生態文明村”稱號。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成為鄉村兩級干部思考的重點。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強化綠色生態品牌,進一步放大彭田青山綠水的優勢。”旴江鎮包村干部萬賢龍介紹,2017年和2019年,彭田分兩個批次啟動村容村貌大整治。往日雜草叢生的小路被鮮花裝點一新﹔繞村的小溪經過清淤拓寬,魚兒歡暢,不少游客特意到此拍照留念。
在彭溪河岸邊,由豐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300萬元建設的食用菌基地頗為搶眼。基地門前樹立的形狀各異的食用菌雕塑,是該村有名的網紅打卡點。基地已累計建設車間188個,年生產食用菌3600萬筒,產值可達7800萬元。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基地第一期已投入使用車間80個,其中村民和村集體租賃入駐的有40個。公司採取包技術、包場地、包收購的模式,以“一戶一車間”的形式,助力當地產業扶貧和農業發展。如今,該村已引進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入駐,土地流轉費從每畝100多元提升至400多元。
原本用於灌溉的彭溪河水,如今成了該村的“生財水”。該鎮以村集體為單位,成立了廣昌縣彭田開發有限公司,重點打造集水上樂園、農家樂、兒童益智樂園、餐飲民宿為一體的產村融合項目。萬賢龍告訴記者,“五一”期間試運行的田園樂水項目接待了1萬多名游客。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該村注重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將存世200多年的易家祠堂打造為村新風館。為村子奔走了十多年的老支書易興標,也將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發動鄉賢修橋修路,轉為挖掘彭田“仁、義、和、廉”文化,用一個個老故事,向游人傳播和諧新鄉風。(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