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術館——

湘江之濱一道新生風景(美術館巡禮(17))

2020年06月11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岳麓山下,湘江西岸,長沙市瀟湘大道與靳江路交匯處,一座新近落成的建筑氣勢恢宏、分外奪目。建筑外牆赭紅與白色的碰撞,橫縱交織的線條與典雅的冰裂紋,既顯示出厚重古朴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氣息。自2019年9月底以來,這裡每天吸引著數千人到訪,成為藝術愛好者與普通市民的新晉打卡地。它就是全新開放的湖南美術館。

一個經年終於實現的夢

5月20日,湖南美術館重新開館。為了回應觀眾對藝術之美的期待,湖南美術館引進了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近500件美術作品,填滿場館的每一個展廳,給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第一次承辦這樣高規格的美術展。”湖南美術館館長魏懷亮介紹。

從去年開館以來,湖南美術展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展陳和觀展的熱潮。開館的最初3個月,湖南美術館就推出了4個全國性大型展覽。

在開館之作——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上,征選自全國畫院系統的407件作品和特邀的180件名家名作,讓觀眾大飽眼福。諸如黃永玉的《荷花生日》、孫其峰的《萬裡一擊》等難得一見的作品悉數亮相。而其后的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甫一推出,就吸引了日均超3000人次參觀。

“美術館的建成開放,對於湖南的美術家和美術愛好者而言,是圓了一個經年的夢。”魏懷亮說。作為文化藝術氛圍濃厚的一個省份,湖南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醞釀建設一座全省性的美術館,便於開展國內、國際美術創作交流。黃永玉、陳白一、黃鐵山等一大批湖南美術家都曾為此疾聲呼吁。但限於多種條件,一直未能實現。

直到2012年,場館正式立項,方迎來解決的曙光,最終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與觀眾見面。新建成的湖南美術館,建筑空間格局以“三湘四水”為基本意象,共擁有11個展廳,展線1800延米,集展覽陳列、收藏保護、學術研究、教育推廣、對外交流和文化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原來要看一流展覽,需要去北京、上海,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頂尖的作品了。”展廳裡,來自湖南工商大學的劉同學高興地說。

一個交流融合的平台

湘楚大地的文藝底蘊,積澱已深。“現存最早的一批帛畫作品,就出土於湖南的戰國楚墓和馬王堆漢墓。”魏懷亮說,“明末清初,湖南也有髡殘這樣的名家出現。”

近代以降,湖南美術從衰微處重新起步,百年間先后涌現出曾熙、齊白石、蕭俊賢、高希舜、陳少梅等一批奠基式的人物,逐步在國內美術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

“一棵樹長得高,一定是根扎得深。”專注於湖南美術史研究的湖南美術館策展部副主任李輝武說。齊白石27歲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35歲拜王闿運為師,及至后來受同鄉所邀“五出五歸”,其藝術生涯的起步與成長都和湖南的文藝氛圍直接相關。

因為有好的土壤,近年來,湖南的中青年畫家也漸漸在國內嶄露頭角。但是,缺乏廣闊的展示舞台和交流機會,也制約著湖南美術人才的進一步發展。“湖南美術館的建立,就是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拓展視野、增進交流的平台。”魏懷亮介紹。

2019年10月,美術館舉辦了湖南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展覽分為兩部分,一是從全國公開征集的150件優秀中國畫作品﹔二是全國中青年山水畫名家提名展。由中國美協提名,20位在中國山水畫創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每人享有20米展線,在湖南美術館展出個人的代表作品。這其中,就包含有湖南籍的藝術家。

除此之外,美術館正加緊籌劃實施“湖南著名藝術家推介工程”。“要讓有湘籍特色且在國內已經產生較大影響力的藝術家,從這裡走向更多的青年創作者、走向更深入的藝術研究領域。”魏懷亮說。

一個公共服務的園地

美術館裡隻能看展覽嗎?當然不是。

“我們有配合展覽組織和日常策劃的兩類公共教育活動。”湖南美術館公共文化教育部工作人員何燦輝告訴記者,“美術院校在校學生和退休美術教師等組成的志願者,日常帶著孩子們導覽觀展﹔4號展廳在沒有大型展覽的日子裡,會定期展陳美術愛好者們的作品,給美術創造一個展示的平台。”

不僅如此,美術館的公共服務還有更加多元的形式。

2019年11月,一場“詩意空間——數字時代的建筑與藝術設計系列公教活動”在湖南美術館舉行。設計體驗、作品觀摩、公開課、藝術沙龍……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參與者不僅能夠觀看藝術、感受藝術,更能創造藝術、分享藝術。

在這場公教活動的建筑模型制作課上,由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師生擔任的志願者,帶領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親自動手,設計和制作建筑模型。畫圖紙、折紙板,小朋友們沉浸在藝術體驗中,忙得不亦樂乎。

與此同時,在展廳的另一頭,田漢文化園、湖南大學新校區、張家界博物館等一批來自於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魏春雨及其WCY地方工作室的建筑作品,以模型、圖像、多媒體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圍繞“地方建筑”的主題,魏春雨結合作品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歷程,現場為學生和觀眾上起了公開課。

“在全國同類場館中,湖南美術館就如同一個新生的嬰兒,在自有藏品方面,差距不小,但在公共服務領域,起步是一樣的。”魏懷亮說,“我們要在藝術的教育推廣和公共服務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

利用緊鄰長沙大學城的天然優勢,湖南美術館率先與高校開展合作。開館三個多月以來,全省已有多所高校將藝術類課程開到了美術館的公共展廳﹔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從學校的小展廳,搬進了館內專業展廳,未來還將有更多高校的美術院系畢業作品,在這裡同觀眾見面﹔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周邊多所高校的60多名學生,申請成為美術館的志願者……

“今年,湖南美術館會推出更多富有吸引力的展覽,同時也會創造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魏懷亮表示,“要讓大眾在這裡得到更多的文化獲得感,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文化藝術的魅力。”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