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江西省鷹潭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十軍的創建地,也是原中央蘇區、羅霄山脈集中連片貧困區域之一。
近年來,鷹潭市動員各方力量,統籌攻堅合力,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市3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997名貧困戶脫貧,減貧幅度達92.6%。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3.45%下降到0.23%。
今年,鷹潭市出台了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21條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今,穿行於鷹潭的各個村落,家家戶戶窗明幾淨、院落整潔干淨,村民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海清電子扶貧車間一片繁忙。汪家根 攝
“小人物成為大典型” 樹立脫貧創業榜樣
仲夏時節,走進貴溪市塘灣鎮佳欣毛絨玩具加工廠,廠長崔學軍正麻利地把整袋的玩具成品扎捆、打包,發往外地。加工廠生意興隆,如同崔學軍自強不息、力求上進的脫貧精神。
“這麼多年的苦日子,真是窮怕了。”崔學軍因為身體殘疾,家庭貧困,2016年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盡管如此,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2017年,崔學軍憑著頑強不屈的精神辦起了毛絨玩具加工廠,並得到了當地的大力支持。
“為了解決場地問題,扶貧辦免費為他在塘灣鎮農民工創業一條街找了6個店面共1600平方米作為加工廠房。”鷹潭市扶貧辦副主任徐曉東介紹,近年來,鷹潭市廣大扶貧干部等進村入組,點對點、面對面向廣大群眾宣講時事政策、勵志典型、增收技能、文明新風等,提升了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
幾年的時間下來,崔學軍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和工藝,生產規模逐漸壯大,已推出幾十個品種的玩具。帶動508人就業,其中殘疾人45余人,精准扶貧36人,均是本地留守婦女和困難鄉親。
“一人富足不能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必須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才能真正改變家鄉現狀。”如今,崔學軍成為脫貧攻堅戰線上人人交口稱贊的“脫貧之星”。他的創業故事在十裡八鄉漸漸傳開,他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的精神激勵著村民脫貧奔小康。
像這樣通過先進典型示范帶動,自立自強精神得到發揚的案例在鷹潭還有很多。
為發揮先進引領作用,弘揚自強精神,鷹潭結合實際,通過評選“脫貧之星”、脫貧攻堅報告會等方式,廣泛宣講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引導廣大干群升華思想境界、汲取向上力量、凝聚干事勁頭,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堅定脫貧信念。
2017年,崔學軍在鄉親們的力推下擔任村理事長,帶頭捐款修村公路、裝路燈,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如今的崔學軍已經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他堅信,脫貧致富當下有為,未來可期。
“鷹潭鼓勵引導貧困戶致富帶頭人向黨組織靠攏,注重把貧困戶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注重把能力較強的貧困戶致富帶頭人列入村級后備力量進行培養。”徐曉東說,目前,該市有60名貧困戶致富帶頭人,309名貧困戶黨員,112名貧困戶村組干部。
“家門口就業”激活老百姓脫貧信心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既讓企業得到發展,又讓村集體增加收入,更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近年來,鷹潭市余江區依托眼鏡、雕刻等傳統優勢產業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導企業將生產實體“下沉”到村組,引導和推動生產實體“下沉”到村組,組建產業下沉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群眾增收、集體增益、企業增效、產業增強的多重效應。
在余江區馬荃鎮馬荃村,一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雕刻“產業下沉”扶貧車間裡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據了解,該車間擁有80余台電腦自動雕刻機、自動噴漆機、自動拋光機等一系列先進生產設備,可生產包括佛具、門牌、寺廟等在內的多種雕刻產品。
“我在村裡的扶貧車間工作,離家近,能照顧弱視的女兒,工資也不低,相信我們家的日子會好起來的。”鷹潭市余江區馬荃鎮貧困戶陳金榮談及未來很是期待。陳金榮夫妻倆都患有殘疾,還有一個弱視的女兒,如今在家門口做事,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馬荃是余江雕刻的重要發源地,把雕刻產業‘下沉’到馬荃來,既解決了貧困村民的飯碗問題,又能推進余江雕刻業的發展!”余江區扶貧辦副主任劉海平說,余江已經有不少特色產業入駐“產業下沉”這個大家庭了。
“產業下沉”是余江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創新之舉,除了傳統特色產業,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產業下沉”的重要力量。“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經過簡單培訓之后即可上手的‘活兒’很受農村百姓的歡迎。”平定鄉沙溪村“產業下沉”扶貧車間的負責人吳春紅說,扶貧車間主要生產數據線,大多數工序都操作簡單,村民容易上手。目前帶動了220多名村民就業務工。
為了鼓勵“產業下沉”扶貧車間吸納更多貧困人員就業,余江區根據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數量,按1000元/人的標准給予“產業下沉”車間一次性開辦費補貼,並按所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所獲得報酬總額的30%給予“產業下沉”車間獎補。
目前,余江區涌現出36家“產業下沉”就業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就業141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28人,實現了群眾增收、集體增益、企業增效、產業增強的多重效應,為余江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變危為機”“線上脫貧”成為新亮點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決戰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鷹潭市從全力抓好保障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防貧保險等六個方面,制定21條措施,有效應對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疫情發生以來,我上班的酒店就關門了,我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收入。”鷹潭市月湖區童家鎮大橋村余家組貧困戶余任慶一直在酒店從事洗碗工作,由於疫情的發生,他失去了唯一的工作,夫妻倆急得直撓頭。
村委會書記余華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把他安排到村太空蓮基地務工,從事水渠修復。同時,結合疫情防控讓他從事村防疫消殺公益崗位,確保了他家不因疫情影響而減少收入。
“就業近了,不僅可以照顧到家裡,而且工資還不賴,我知足啦!”余任慶邊忙著手頭的活邊說。
為應對疫情影響,鷹潭市積極推行臨時就業扶貧專崗,開發了保潔員、護林員、村級防火巡護員、殘疾人農家書屋管理員等2596個就業扶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2596人。
另外,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的,分別給予就業扶貧車間和就業貧困戶就業補貼﹔對工業園區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分別給予企業和就業貧困戶就業補貼﹔對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至少6個月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500元每人的勞務派遣補貼。
今年4月,52個就業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共吸納404名貧困勞動力。
為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5月15日,鷹潭市人民政府在龍虎山景區古越水街隆重舉行“贛品網上行鷹潭市電商直播助力扶貧暨特色產品展銷會”,線上分別設立六個直播間,鷹潭各級領導紛紛化身網紅主播,助力“拼單”。
特色產品展區內擺滿了鷹潭市40多家企業的特色產品、扶貧產品。各類農特產品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價格實惠,鷹潭市委書記郭安等領導紛紛拿出手機,掃碼支付,現場“掃貨”“拼單”,並與攤主合影,帶頭為鷹潭特色產品“代言”。
“線上主推龍虎山旅游、多肉植物、鐵皮石斛、鴿鴿食品、桃酥、眼鏡、箱包、雕刻、智能鞋墊、香菇木耳、黑鴨子魚餌、酒曲等23款扶貧產品和特色產品。”鷹潭市商務局局長余紅艷說,此次直播在全國公益村播排位賽中,排名第一。各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次達637.99萬,直播銷售金額據目前不完全統計達362.78萬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要緊盯目標任務和脫貧質量,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做到‘真脫貧’‘真兜底’‘真過硬’。”鷹潭市委書記郭安說,要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影響,靶向發力解決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扶貧產品銷售、產業項目復工復產等問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
如今的鷹潭大地一片生機、充滿希望,各地正掀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熱潮。“活力鷹潭”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分明似一“潭”活水,碧波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