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採取多項措施,切實保障群眾安全

及時轉移 有效避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

2020年07月14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江西新干縣,應急救援隊正在沂江鄉大洲村轉移受困群眾。李福孫攝(影像中國)

  13日,湖北荊州市董場小學安置點,預分洪區轉移出來的群眾正在就餐。黃志剛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6月以來,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一帶遭遇強降雨。強降雨導致的洪澇、滑坡等自然災害,威脅著群眾安全。及時轉移,是保障人員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轉移避險時,預測預報、預警通知、群眾動員、路線安排、食宿保障等工作,都需要提前做細做實。

  6月底的一天,湖南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暴雨如注。吃過午飯,村民陳金蘭把廚房收拾好,鎮黨委書記覃浩和村支書許波急匆匆來到家裡,勸他們一家轉移到老村部去住。“這幾天會一直下雨,監測系統剛剛預警,雷家山有山體滑坡風險。”干部們反復強調。

  十天后的一個下午,潘坪村發生了山體滑坡。幸虧,陳金蘭和家人提前被轉移到了老村部。

  及時轉移,是保障人員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山洪災害是洪澇災害中導致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及時轉移是保障人員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准確預測預報,能為轉移贏得時間。目前,水利部組成專班滾動分析預測,及時將預報結果通知相關地區,為防御決策提供支撐﹔及時向應急部門提供預測預報成果,提請做好搶險救援等工作。

  據石門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李健介紹,石門縣要求,危險區內的居民為需要轉移的人員。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人員后一般人員”的原則,以集體、有組織轉移為主。去年汛期,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巡查時發現了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安排37.95萬元資金,在此安裝了北斗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

  今年6月24日中午,預警系統發現該隱患點監測數據異常,向當地發布橙色預警,預報近日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風險大。當天,不光是陳金蘭一家,位於危險區的6戶20人都被緊急轉移出來。

  7月6日14時11分,監測系統發布第三次橙色預警。當天16時55分,雷家山發生山體滑坡。“幸運的是,這次滑坡中,所有人員成功避險。”覃浩說。

  加強公眾預警,要“測得到、發得出、全覆蓋”

  “有了洪澇災害信息,關鍵要通知到人,不留死角。”王章立說。外來務工人員和游客是可能被忽略的人群,為了消除隱患點,水利部今年加強與工信部協作,依托三大運營商開展面向公眾的預警信息服務。概括來說,就是前期要“測得到、發得出、全覆蓋”。

  另外,在農村地區,洪澇災害可能導致電力、通信中斷的,山洪災害防治縣、鄉、村配備不僅要配置預警廣播等,還要有喇叭、鑼鼓等,以備不時之需。

  7月12日19時40分,江西永修縣三角聯圩發生決口。永修縣立即成立三角鄉搶險救災指揮部,開展搶險救災工作。轉移安置群眾,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第一要務。當日20時,三角鄉裡崗村村主任彭堂根接到鄉政府打來的電話,要求緊急轉移所有群眾,特別是把“孤寡病殘弱”人員,先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圩堤上去。

  彭堂根立即組織4名村干部挨家挨戶敲門動員轉移。從12日20時到13日4時,在彭堂根和幾名村干部奔走下,該村300多戶1600多人全部安全轉移。

  轉移時要“方向對、跑得快、住得穩”

  一線防汛干部反映,有的群眾不願折騰,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有的群眾轉移后,因不放心房屋、財物等,再次折回。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王章立建議,一方面,基層部門可制作警示牌、宣傳欄、轉移指示牌、明白卡等,提高群眾避災意識﹔提前制定預案,組織群眾演練,讓群眾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要提前安排好轉移路線,規劃好學校、賓館、體育場等安置點,保障飲用水、食物、住宿等供應,讓群眾放心轉移。實施轉移后,相關部門可在重要路口設置人員看守,防止有群眾再次返回。

  王章立說,轉移群眾是一項環環相扣的工作,預測預報、預警通知、動員群眾、路線安排、食宿保障等,都需要提前做細做實,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也就是說,轉移時要“方向對、跑得快、住得穩”。

  如何讓群眾在轉移之后得到妥善安置?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安置工作要按照有飯吃、有水喝、有床睡覺、有物資、有地方洗澡、有醫護人員、有秩序、有台賬等標准,加強協同配合,規范安置點管理。同時,應急部門做好物資保障,衛生健康部門要設立醫療服務站、做好疫情防控和衛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門要加強安置點治安工作,食品監督部門要對安置點及周邊食品安全實行檢查監督。7月11日,為應對近日來連續不斷的汛情,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緊急出台《安徽省加強集中安置點管理,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安全和基本生活》的通告,對汛情期間的集中地安置點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據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統計,截至7月13日15時,入梅以來,湖北各地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32萬余人次。通過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各地全力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所、有干淨水喝、有病能及時醫治。

  (綜合本報記者王浩、王雲娜、朱磊、王 丹、徐靖、范昊天報道)

  ■鏈接

  防汛避險措施

  (一)關注天氣,收聽預報

  雨季和汛期,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收聽天氣預報﹔遠距離外出或旅游時,要根據天氣變化合理制定出行計劃。強降雨天氣盡量避免到山洪災害易發區,防止意外發生。

  (二)涉水過河,三思后行

  降雨天氣中駕駛交通工具或者步行,要盡量避開傍山、臨河的道路。如果遇到低窪路段積水或發現洪水漫橋時,不可盲目通過,應停車觀察積水深度和橋梁狀況,再三確定安全時方可通過。最穩妥的方式是繞行或返回。

  (三)冷靜應對,尋求救援

  突遇山洪,要沉著應對,觀察周圍地形,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等地轉移,等待洪水消退后再尋路返回。

  如果被洪水圍困,可向政府或救援機構求援。如無通信條件,可制造煙火或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等,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如果不幸落入洪水中,盡量抓住樹干等固定物或能漂浮的物體找機會逃生或等候救援。發現有人落水時,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或向有救援能力的機構和人員求助。

  (本報記者 王 浩整理)

(責編:毛思遠、邱燁)